时间: 2025-04-26 10:1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32
园吏乘冬和,荷锄去宿莽。
主人因其勤,筑土截荒壤。
移枯复窊缺,划径就平广。
东北倚高城,巇险不可上。
爱彼林木深,便为丘壑想。
更待春风归,日探花卉长。
但愿多置酒,应得时一往。
园中的管理者在温暖的冬日里,背着锄头去清理杂草。
主人看到他的勤劳,便筑起土墙来截断荒地。
将枯木移植,填补空缺,划出小路使之变得平坦宽广。
东北面依靠着高城,险峻的地方无法攀登。
我爱那深邃的林木,便想象着山丘的模样。
更期待春风的归来,阳光照耀下花卉长得茂盛。
但愿能多准备一些酒,趁着时光的流逝再来一醉。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较为擅长古体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社会关怀,常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之时,诗中描绘的园林景象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梅尧臣通过描绘园吏的辛勤劳作和春天的期待,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谢仲弓廷评新理北园》是一首描绘农村景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中,园吏在温暖的冬日里辛勤工作,体现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与责任感。主人因其勤劳而开垦荒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中的意象生动,特别是“东北倚高城,巇险不可上”一句,展现了高耸的城墙与险峻的地形形成的对比,暗示着一种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而“更待春风归,日探花卉长”则是对春天的期待,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最后的“但愿多置酒,应得时一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细腻,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园吏乘冬和,荷锄去宿莽。
描绘了园吏在温暖的冬天里,背着锄头去清理杂草,展现了勤劳的形象。
主人因其勤,筑土截荒壤。
因为园吏的勤劳,主人决定筑起土墙,开垦荒地,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努力。
移枯复窊缺,划径就平广。
将枯木移走,填平空缺,划出小路,使土地变得平坦宽广,展现出园艺的细致。
东北倚高城,巇险不可上。
描述了东北面有高耸的城墙,陡峭而险峻,象征着生活中的障碍和挑战。
爱彼林木深,便为丘壑想。
对深邃的林木产生了爱慕之情,想象着那里的山丘与沟壑,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
更待春风归,日探花卉长。
期待春天的到来,阳光照耀下花卉茁壮成长,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但愿多置酒,应得时一往。
希望能多准备一些酒,趁着美好时光再来一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诗人通过描绘园吏的勤劳与春天的期待,反映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园吏”指的是谁?
A. 农夫
B. 园子的管理者
C. 诗人本人
D. 游客
“更待春风归”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A. 寒冷
B. 希望与生机
C. 风暴
D. 暴雨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A. 恐惧
B. 冷漠
C. 热爱
D.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