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21:31
送司马学士君实通判郓州
梅尧臣
君家世典史,君复续祖为。
兰台未成书,汶阳从已知。
将行我何赠,一诵溪堂诗。
闻彼多蒲鱼,可助鼎与卮。
在昔阮嗣宗,初赴东平时。
醉扶乘蹇驴,图画犹可披。
今见国门外,徒驭不驱驰。
十里马一歇,五里车一脂。
不得同雁群,相送过寒陂。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司马君实的送别之情。诗的开头提到君实家世代为官,续写了祖辈的事业。兰台尚未成书,汶阳的事迹早已为人所知。临行之际,我该赠送你什么呢?不如一同吟诵溪堂的诗篇。听说那里的蒲鱼丰盛,足以助你准备酒鼎。想起阮嗣宗初到东平的情景,他醉酒后骑着蹇驴,画卷仍可披展。如今在国门之外,马儿无力前行,十里路马停歇,五里车子也油尽。无缘与雁群同行,只能相送至寒冷的水陂。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45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在诗歌上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尤其擅长写送别诗和咏怀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送别友人司马君实时,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前途的感慨。诗中不乏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担忧,体现出离别时的伤感。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送别时的心境。开篇便以“君家世典史”引入,突出君实家族的光荣传统,显示了对其未来的期许。接着提到的“兰台未成书,汶阳从已知”,不仅表达了对过往成就的追念,也暗示了未来的奋斗和希望。
“将行我何赠,一诵溪堂诗”一联,透出诗人对于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宁愿以诗相赠,表明了诗歌的力量与情感的寄托。而“闻彼多蒲鱼,可助鼎与卮”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关心。
后半部分回忆阮嗣宗的情景,形成了与君实的对比,显示出岁月的流逝与变化。结尾处“不得同雁群,相送过寒陂”则是对离别的不舍与感伤,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送别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包括对友人的祝愿、对生活的关心以及对往昔的追忆,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君家世典史”是什么意思?
A. 君实的家族世代为官
B. 君实的家世贫寒
C. 君实的家族从未为官
诗中提到的“兰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古代的藏书处
C. 一种动物
诗的结尾“不得同雁群,相送过寒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离别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送司马学士君实通判郓州》与杜甫的《赠花卿》,两者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梅尧臣更强调对友人未来的祝愿与关心,而杜甫则更多展现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通过以上内容,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司马学士君实通判郓州》这首诗的情感、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