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0:21
秋景 芙蓉红岸湿
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
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岸边的柳树显得有些衰弱,花朵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重重叠叠。红色的光辉荡漾着人的心情,清晨的露水浸湿了芙蓉花。秋天的美丽在深处显现,攀爬到树梢,偶然相遇。仿佛江水洗濯过的锦绣,并不是在水边游玩的龙。寒风吹来,惊动了裙摆,云彩归去,梦的踪迹悄然无声。霜风蕴含着多重情思,残阳高挂在秋天的田野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深厚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细腻之美。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诗人通过观察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带来了萧瑟的感觉,诗人在这里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秋景 芙蓉红岸湿》是一首典型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忧伤。开头的“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描绘了岸边柳树的衰败和花朵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接着“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则是通过红色光辉和露珠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另一番美丽,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诗中“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一句,通过比喻将自然景色与锦绣相提并论,突出了秋天的华美与丰富。后面的“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则通过惊动裙摆与云彩的归去,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流转的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替运用悲和美的情感,通过对高远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与其背后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岸柳似衰容”中的“衰容”意指什么?
A. 凋零的花朵
B. 衰弱的样子
C. 水边的景象
D. 柳树的绿意
“红光荡人意”中的“荡”有何意思?
A. 摇晃
B. 清洗
C. 遮挡
D. 增加
诗中提到的“清露湿芙蓉”描绘了什么意象?
A. 秋天的寒冷
B. 自然的清新
C. 花朵的凋零
D. 水边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