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38
秋景 其二 出逢危叶落
作者:刘辰翁 〔宋代〕
四顾欲何之,逢秋出自悲。
万山青未了,一叶落何危。
未肯哀穷巷,还因立别歧。
有风惊槁木,如鸟坠高枝。
梧柳同如此,江湖事可知。
月明疏影出,踏踏露巢攲。
全诗翻译:
四处张望,我该去往何处,秋天来临让我倍感悲伤。
万山仍是青翠未尽,一片落叶又有什么可惊慌的呢?
我不愿对穷巷中的悲惨景象哀叹,还是因为在十字路口停下脚步。
风吹动了枯木,仿佛像鸟儿从高枝上坠落。
梧桐和柳树都是如此,江湖的事情又怎么能全知道呢?
明月高悬,稀疏的影子映出,踩踏着露水,巢穴微微倾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关于“江湖事可知”,可理解为对世事的无奈和无知,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江湖指代人世间的纷扰,常用于形容离乱的世道。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时中,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擅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天,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及生命脆弱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开篇的“四顾欲何之”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秋天的到来是自然界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悲伤,尤其是“万山青未了,一叶落何危”一句,既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又隐喻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未肯哀穷巷”则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他不愿沉溺于悲伤,反而选择在十字路口思考未来的方向。接下来的“有风惊槁木”,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风的骤起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像是鸟儿从高枝坠落一般,令人心生惋惜。
最后几句则将秋夜的宁静与人生的复杂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月明下的疏影,象征着人生的清冷与孤独,露水的轻声则暗示着生命的细腻和脆弱。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思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山青未了”中的“青”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颜色
B. 生命的希望
C. 以上皆是
诗人对秋天的情感态度是?
A. 欢喜
B. 悲伤
C. 无所谓
“如鸟坠高枝”中,鸟的象征意义是?
A. 自由
B. 脆弱与无常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秋夕》中,白居易同样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更具细腻的情感描绘;而刘辰翁则在意象的运用上更加哲理,展现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秋景 其二 出逢危叶落》,感受其中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