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9:48
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石梁远挂藤萝上。
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
烛龙衔日海风飘,犹是天鸡夜半潮。
积雨自悬华顶月,明霞长建赤城标。
我向金华问客程,兰溪溪水百尺清。
金光瑶草不可拾,梦中忽遇皇初平。
手携绿玉杖,引我天台行。
天台山深断行路,乱石如羊纷可数。
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绿筱那相顾。
我欲吹箫驾孔鸾,璿台十二碧云端。
入林未愁苔径滑,到面但觉松风寒。
松门之西转清旷。
桂树苍苍石坛上。
云鬟玉洞展双扉,二女明妆俨相向。
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
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
山桃花红亦已落,问君采药来何迟。
曲房置酒张高宴,芝草胡麻迭相劝。
不记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长相见。
觉来霜月满城楼,恍忽天台自昔游。
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9:48
原文展示:
金华道上梦游天台歌 朱彝尊 〔清代〕
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石梁远挂藤萝上。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烛龙衔日海风飘,犹是天鸡夜半潮。积雨自悬华顶月,明霞长建赤城标。我向金华问客程,兰溪溪水百尺清。金光瑶草不可拾,梦中忽遇皇初平。手携绿玉杖,引我天台行。天台山深断行路,乱石如羊纷可数。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绿筱那相顾。我欲吹箫驾孔鸾,璿台十二碧云端。入林未愁苔径滑,到面但觉松风寒。松门之西转清旷。桂树苍苍石坛上。云鬟玉洞展双扉,二女明妆俨相向。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山桃花红亦已落,问君采药来何迟。曲房置酒张高宴,芝草胡麻迭相劝。不记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长相见。觉来霜月满城楼,恍忽天台自昔游。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天台山高达一万八千丈,石梁远远地悬挂在藤萝之上。飞流直下从天际而来,分散成哀怨的急流在群山中回响。烛龙衔着太阳,海风飘荡,仍是天鸡在夜半时分报潮。积雨自然悬挂在华顶的月亮上,明亮的霞光长久地树立在赤城的标志上。我向金华询问旅行的路程,兰溪的溪水清澈百尺。金光瑶草无法拾取,梦中忽然遇到了皇初平。他手携绿玉杖,引导我前往天台山。天台山深处断绝了行路,乱石如羊群般纷乱可数。忽然四面传来哀猿的啼声,青林绿竹间不再相互顾盼。我想要吹箫驾驭孔鸾,璿台十二在碧云之端。进入森林不愁苔径滑,到达面前只觉松风寒。松门之西转向清旷。桂树苍苍在石坛之上。云鬟玉洞展开双扉,二女明妆俨然相对。粲然启齿,对客人前致词。昨天东风来,吹动我的芳树枝。山桃花红也已经凋落,问君采药为何来迟。曲房置酒举行高宴,芝草胡麻轮番相劝。不记得仙源之路容易迷失,樽前只道长久相见。醒来时霜月满城楼,恍惚间天台山自昔游。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注释:
诗词背景: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华道上梦游天台山的奇幻经历,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诗中融入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游天台山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诗中“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等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台山的雄伟和神秘。诗人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梦游天台山的奇幻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台山”位于哪个省? A. 浙江省 B. 福建省 C. 江西省 D. 广东省
诗中的“皇初平”是谁? A. 诗人自己 B. 传说中的仙人 C. 历史人物 D. 虚构人物
诗中提到的“绿玉杖”是谁使用的? A. 诗人自己 B. 皇初平 C. 天台山的神仙 D. 诗人的朋友
诗中的“璿台”象征着什么? A. 仙境 B. 宫殿 C. 山峰 D. 河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