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6:50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败叶填溪水已冰,
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
斗鸡人拨佛前灯,
净消尘土礼金经。
败落的树叶填满了已经结冰的溪水,
黄昏的梦依然照耀着短长亭。
不知道哪一年,废弃的寺庙失去了题名。
倚着马儿,客人走到碑文前,
斗鸡的人在佛前拨动着灯火,
净化尘土,恭敬地礼拜金经。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清代著名诗人,满族人。他是清初重要的词人之一,其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真挚。性德在文学上受到了前人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宁静的晚秋时节,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反映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意象,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思索的气氛。
全诗分析: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通过描绘秋冬交替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开篇“败叶填溪水已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展现出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接着以“夕梦犹照短长亭”引入梦境,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何年废寺失题名”则引发对过往辉煌的反思,废弃的寺庙象征着失去的信仰与过往的辉煌,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后面几句则通过对比,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斗鸡人拨动佛前的灯火,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表明了人与宗教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信仰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信仰与自然的敬畏,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败叶填溪水已冰”所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夕梦犹照短长亭”中的“夕梦”指的是?
A. 白天的梦
B. 黄昏的梦
C. 晚上的梦
D. 早上的梦
诗中提到的“斗鸡人拨佛前灯”表达了什么?
A. 对宗教的漠视
B. 对宗教的敬畏
C. 对斗鸡的热爱
D. 对佛教的质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诗歌的背景、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