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1:59
万里草荒先垄,
六年虫蠹群经。
老喜宽恩放去,
心似惊波不停。
这首诗描绘了广袤的草地上,首先是被耕作的垄沟,接着是经历了六年虫害的困扰。作者感到欣慰的是,宽厚的恩泽将虫害驱散,但内心却仍然像惊涛骇浪般不安,无法平静。
“虫蠹”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人事的困扰或烦恼,尤其在田园诗中,常用以反映农民的艰辛与忧虑。这里可以联想到古代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无奈。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的重要代表,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繁之时,诗人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艰辛和对安宁的渴望,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黄庭坚的《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以田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开篇的“万里草荒先垄”不仅描绘了辽阔的田野,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草荒的景象与物候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接下来的“六年虫蠹群经”则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反映出农民辛苦耕作后的无奈与焦虑。
诗中提及的“老喜宽恩放去”,表达了对于虫害解除的欣慰之情,显示出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与依赖。然而,最后一句“心似惊波不停”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尽管外在的困难有所缓解,内心的焦虑却依然无法平息,仿佛波涛般起伏不定。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该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对安宁的渴望和内心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理解与感悟。
“万里草荒”中的“草荒”指的是什么?
A. 繁茂的草地
B. 荒凉的草地
C. 美丽的花园
D. 无边的湖泊
“心似惊波不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平静
B. 快乐
C. 不安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虫蠹”主要是指什么?
A. 美丽的昆虫
B. 破坏植物的害虫
C. 有益的生物
D. 花卉
黄庭坚与王维的田园诗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王维的诗更注重山水意境的描绘,而黄庭坚则更多地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内心的感受,通过情感的描写使得诗歌具有更深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