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戏答史应之三首》

时间: 2025-07-12 04:49:46

诗句

先生早擅屠龙学,袖有新硎不试刀。

岁晚亦无鸡可割,庖蛙煎鳝荐松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4:49:46

原文展示

戏答史应之三首
作者:黄庭坚

先生早擅屠龙学,
袖有新硎不试刀。
岁晚亦无鸡可割,
庖蛙煎鳝荐松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老师您早已精通屠龙之术,
袖中藏有新磨好的刀却没有机会使用。
年末的时候连鸡也没有可以宰割,
只好用煮蛙和煎鳝鱼来配上浓酒。

注释

  • 屠龙学:比喻高深的技艺或学问。
  • 袖有新硎:指在袖中藏有新磨好的刀,象征潜在的能力。
  • 岁晚:年末,指时间的推移。
  • 鸡可割:即宰鸡,象征没有机会展现才能。
  • 庖蛙煎鳝:指厨房的蛙和鳝鱼,暗示生活的简单和艰难。
  • 荐松醪:用松树的汁液来调酒,表示生活中的应酬和享受。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屠龙学”,可以引申为一些高深的技艺或学问,而“岁晚亦无鸡可割”则反映了生活的困境和机会的缺乏。历史上,屠龙的传说常常用来象征英雄的气概和勇气,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才能和机会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在生活和事业中的无奈与困惑。同时也可视为对自身才华未能施展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嘲以及对生活中困境的无奈。诗的开头,诗人称赞老师的高超技艺,随即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无奈和对机会的渴望。诗中的“新硎不试刀”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潜伏的能力,却因环境的制约而无法施展,令人唏嘘不已。最后一句提到的“庖蛙煎鳝荐松醪”,则以平常的生活场景来结尾,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黄庭坚的用词简练而富有深意,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先生早擅屠龙学:对老师的赞誉,说明其技术高超。
    • 袖有新硎不试刀:暗示自己虽有才华但未能施展。
    • 岁晚亦无鸡可割:年末无鸡宰割,反映机会的缺乏。
    • 庖蛙煎鳝荐松醪:生活简朴,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屠龙比喻为高超技艺。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被施展的不满和对生活机会的渴望,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无奈和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 屠龙:象征着高超的技艺和勇气,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新硎:代表了潜在的能力与机会。
  • 庖蛙、煎鳝:象征生活的琐碎与艰难。
  • 松醪:代表生活中的享受与应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未能施展的无奈? A. 先生早擅屠龙学
    B. 袖有新硎不试刀
    C. 岁晚亦无鸡可割
    D. 庖蛙煎鳝荐松醪

  2. “屠龙学”在文中比喻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高超的技术或学问
    C. 对美酒的喜爱
    D. 生活的艰难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黄庭坚则集中于个人生活的体验,表现出生活的琐碎和对机会的向往。

参考资料

  • 《黄庭坚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其六 金滩寒夕 临江仙 赠柯翰周 临江仙 用江南咏梅韵 临江仙 月当头夜待月 临江仙引 春宵 临江仙三首 其二 临江仙 癸巳孟冬湖西三醉芙蓉犹有馀妍 临江仙 临江仙·贺秀秀国画作品《清凉世界有高僧》获法国巴黎第十一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金奖 临江仙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鹵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风驰草靡 羽字旁的字 分析 洮洮 扎手 包含陿的词语有哪些 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膂的词语有哪些 破烂不堪 游问 耂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冠结尾的成语 游掠 一寸山河一寸金 舂容大雅 眉开眼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