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0:26
去春烽火照江边,曾草军书夕废眠。
万里旌旗真属命,一丘耕钓且随缘。
偶然谢客元非病,间亦寻僧不为禅。
尚有惜花情味在,铜瓶终日玩芳妍。
离去的春天,烽火照耀着江边,曾经在夜晚写过军事书信而失眠。
万里的旌旗确实是为了生死而战,一片土地上耕耘和钓鱼只是随缘而已。
偶尔谢绝客人并不是因为生病,偶尔去寻访僧人也不是为了修禅。
依然对花有着珍惜的情感,铜瓶里整天玩弄着花的美丽。
本诗中的"烽火"和"旌旗"都与战争相关,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耕钓"则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元龄,晚号白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内容多反映政治动乱、个人理想和自然景色,风格豪放,情感丰富。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乱,战事频繁,诗人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春》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烽火照江边”的描写,勾画出战乱的景象,体现出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焦虑和不安。而接下来的“万里旌旗真属命”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与生死的紧密联系,突显出士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耕钓”意象,展现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在“偶然谢客元非病”一句中,诗人以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社交的态度,拒绝客人的来访不仅是为了避免繁琐的应酬,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一句“尚有惜花情味在”,则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显示出他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尽管身处乱世,心中依然保留着对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内容上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动荡年代的无奈与反思,体现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终回归到对自然美的珍惜与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中“烽火”的象征意义是:
A. 宁静生活
B. 战争与动荡
C. 友谊与和睦
D. 自然美景
“偶然谢客元非病”中,诗人拒绝客人的原因是:
A. 生病
B. 向往宁静
C. 忙于工作
D. 不喜欢社交
诗人在“铜瓶终日玩芳妍”中表现出对什么的珍惜?
A. 战争
B. 花的美丽
C. 社交活动
D. 个人命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