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56:00
吾年过五十,所过知前非。
颜鬓日苍苍,老境行相追。
槔听俯仰,随人欲何为。
归计勿悠悠,出处吾自知。
我已经五十岁,走过的路明白了自己的过错。
脸上的鬓发日渐苍白,老境不断追赶我。
不论是俯视还是仰望,随人怎么去追求呢?
回家的计划不必太悠闲,出发与归来的道理我自己明白。
诗中提到的“老境”可视为对人生晚年的反思,常见于古诗中,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随人欲何为”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选择的难题。
蔡松年,金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的哲理思考。
本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彼时,他对于人生的感悟愈加深刻,经历了许多世事的沉浮。此时,他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时间的流逝,感受到老年带来的孤独与无奈。
《淮南道中五首 其二》在形式上保持了古典诗歌的韵律与节奏,但内容却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诗人以自我为主线,回顾自己的经历,感受到岁月的无情,逐渐走向老年。他的“颜鬓日苍苍”,不仅是对自身外貌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慨。通过“老境行相追”,诗人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而“槔听俯仰,随人欲何为”则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与选择。无论是俯视还是仰望,都是人们在追求生活目标时的不同角度。最后一句“归计勿悠悠,出处吾自知”更是强调了对人生归宿的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选择时,要保持清醒与自知。
整首诗虽简短,却在平淡中蕴含深邃的哲理,既有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又有对人生本质的探讨,体现了蔡松年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诗人提醒自己在老年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珍视人生的每一步。
蔡松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的“颜鬓日苍苍”表达了什么?
“归计勿悠悠”中的“悠悠”指的是什么?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蔡松年的这首诗更为内省,杜甫的作品则更具豪情与壮志,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切。两者在主题上都探讨了人生与时间,但表现出的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