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5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57:43
《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师道在三乌可畔,友伦居五岂容亏。
恰方誉瓘俄倾瓘,亦有尊颐不救颐。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感慨。第一句提到师道的存在,但现实中却难以维持,暗示了教育和道德的缺失;第二句则提到朋友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却很难保持;最后两句则通过“瓘”来比喻人的名声和尊严,表明即使有名声,也可能瞬间崩溃,且即使有尊贵的身份,也无法自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瓘”在古文中常用于比喻人的品德和声望,古代士人重视声望,诗中通过这种象征,反映了对个人名声的脆弱性的认识。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集中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风格严谨,情感真挚。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诗歌表达对时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一个动荡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当时政局的忧虑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对道德教育缺失的失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反映了刘克庄对社会的独到见解。诗中运用了“师道”和“友伦”这两个概念,展现了教育和友谊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风气不正的背景下,作者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诗中的“瓘”则是对名声的反思,表明即使是高贵的身份,也难以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自保。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教育和友谊的重视,以及对名声和身份的脆弱性的警醒。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师道”是什么?
“瓘”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友谊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对社会关系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教育和友谊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家庭关系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