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旱忽两五绝》

时间: 2025-05-23 14:20:45

诗句

鲑菜馌耕者,鸡豚赛社公。

不闻车轧轧,但见鼓冬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4:20:45

原文展示:

春旱忽两五绝
鲑菜馌耕者,鸡豚赛社公。不闻车轧轧,但见鼓冬冬。

白话文翻译:

春季干旱突然变得严重,农民们的耕作受到了影响。虽然没有听到车马轰鸣的声音,却能听到锣鼓声阵阵。

注释:

  • 鲑菜:指一种野菜,可能指代农田中的杂草或春季早熟的蔬菜。
  • 耕者:指耕作的农民。
  • 鸡豚:指鸡和猪,通常在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用作祭品。
  • 社公:社神,古代中国的土地神,负责保护土地的丰收。
  • 轧轧:形容车马行驶时的声音。
  • 鼓冬冬:形容鼓声的声音,通常表示庆祝或集会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青原,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农民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春季干旱,农田受到影响,农民的辛勤劳作面临困难。诗人通过描绘农田的情况,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春旱忽两五绝》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季干旱给农民带来的困扰。诗中前两句“鲑菜馌耕者,鸡豚赛社公”描绘了农田的景象,尽管有些杂草和未成熟的菜,但农民们仍在辛勤耕作。这一方面反映了自然的无情,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与依赖。后两句“不闻车轧轧,但见鼓冬冬”则形成鲜明对比,车马的声音是丰收的象征,而鼓声则可能是祭祀的场景,暗示在困境中的农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信仰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揭示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深厚关系,表达了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和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农村场景,体现了他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鲑菜馌耕者:描绘春季干旱时,农田中长出的杂草和野菜,显示出耕作的艰辛。
  2. 鸡豚赛社公:提到鸡和猪的祭品,反映农村的传统习俗与节日氛围。
  3. 不闻车轧轧:没有车马的声音,说明农田的寂静与干旱的影响。
  4. 但见鼓冬冬:听见鼓声,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希望和信仰。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两句的对比,体现了困境与希望的对立。
  • 拟人:诗中用“耕者”来表现农民的辛勤形象,赋予了耕作以情感。
  • 象征:鸡豚作为祭品,象征着对土地神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春季干旱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关切,以及在困境中人们仍保持希望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者:象征着辛勤劳作的农民。
  • 鸡豚:代表着农村的传统与祭祀文化。
  • 车轧轧:象征着丰收的繁忙与热闹。
  • 鼓冬冬: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耕者”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商人
    C. 学者
    答案:A

  2. “鸡豚”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丰收
    B. 祭祀
    C. 战争
    答案:B

  3. 诗中“不闻车轧轧”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农田的繁忙
    B. 农田的寂静
    C. 农田的丰收
    答案:B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反映农民生活的艰辛,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的生长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相似题材下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二十 寄山中友人 送盛秀才赴举 寄东都分司白宾客 过昙花宝上人院 送李侍御过夏州(一作送李廓侍郎) 题刑部马员外修行里南街新居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 别贾岛 送王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驴的成语 明见万里 曰字旁的字 套管 鳥字旁的字 上气不接下气 试年庚 气竭形枯 纡尊降贵 齲字旁的字 刺股悬梁 崩损 革字旁的字 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燕翼子孙 包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马龙车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