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21:4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21:47:08
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我开始怀疑瓠子堤已经决口,又担心娲皇的石头会被冲毁。
已经是狂风把茅屋吹翻了,怎么还能承受洪水淹没葑田呢?
“娲皇”源自中国古代神话,女娲是创世女神,补天的故事广为流传,象征着保护与修复。此诗中提到娲皇石,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与无奈。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南塘,宋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词、诗、散文,作品多描绘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风格清新而深刻。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久雨造成的灾害,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
《久雨六言四首》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因长时间降雨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破坏的深切感受。首句“初疑瓠子堤决”以“疑”字开头,传达出诗人对堤坝可能决口的初步猜测,接着通过“又恐娲皇石穿”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力量的恐惧。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现象的发展而波动,展现了对家园安全的忧虑。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已是吹翻茅屋”展现了风雨已经造成的实际损害,描写了茅屋被狂风吹倒的惨景,真切而震撼。而“那堪流了葑田”则流露出对农田被淹没后果的无奈与悲痛,显现出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整首诗用简短的六言句式,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敏感与对生存环境的深切关怀,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人们的苦难与无助。
初疑瓠子堤决
又恐娲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
那堪流了葑田
整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的灾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生活状况的忧虑与对自然的敬畏,传达了深沉的悲痛与无奈。
诗中“瓠子堤”指的是什么?
“娲皇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葑田”主要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