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1:42
《永遇乐》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
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
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
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
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
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
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这首词描述了一个人身处绝壁孤云之间,身旁有冷泉和高耸的竹子,茅草屋似乎已被人遗忘。他已经在这里滞留了三年,思念的情感在千里之外,梦境中仿佛风烟飘荡。老天爷似乎对他开玩笑,依然把他困在世俗的羁绊中。他的身体就像一只孤舟,在浩瀚的风浪中漂泊。中台的黄土堆积,官仓里的红色腐朽,换来了世俗的容貌和状态。在枕边吟咏诗句,梦中得到了灵感,虽然笑了却依然感到惆怅。可怜的是,镜子里映出满头的白发,虽然有所成就,却如同名声般千丈高。最后,他问什么时候能喝酒如江河一般,自由地歌唱,放纵自我。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池,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兼擅诗文,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兼有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永遇乐》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时值金朝灭亡,社会动荡,个人生活的困扰与不安,促使他写下这首词,倾诉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永遇乐》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词的开头通过“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描绘了一个孤寂的环境,仿佛身处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一种隔绝尘世的宁静。然而,随之而来的“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又将这种宁静打破,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遥远,使得思念之情愈加沉重。
在情感的表达上,词人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无奈。“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将自我比作一叶扁舟,在浩荡的风浪中漂流,流露出一种无助和孤独感。同时,他又通过“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表达了对自我放纵、追求自由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矛盾,最终在对自由的向往中留下一丝惆怅。
《永遇乐》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孤独、思念与对自由的渴望,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俗的束缚。词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哲理性思考。
《永遇乐》的作者是谁?
诗中“此身似扁舟一叶”表达了什么情感?
词中“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答案:
对比元好问的《永遇乐》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苏轼通过历史和个人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怀,而元好问则更加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反思,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