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伐枯株》

时间: 2025-05-23 20:44:42

诗句

层崖垂空石壁牢,上有大木百丈高。

古荔全身裹铁甲,顽姜满腹铺金毛。

空根老蟒露拥肿,曲蘖怪𪀢争呼嗥。

一朝壮士挥巨斧,无限随死蓬与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20:44:42

原文展示:

层崖垂空石壁牢,上有大木百丈高。古荔全身裹铁甲,顽姜满腹铺金毛。空根老蟒露拥肿,曲蘖怪争呼嗥。一朝壮士挥巨斧,无限随死蓬与蒿。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崖壁如同垂空而下,坚固的石壁屹立不倒,上面生长着一棵高达百丈的巨木。古老的荔枝树全身仿佛披着铁甲,顽强的姜根满腹铺满了金色的毛发。空心的树根像老蟒一样露出臃肿的身躯,弯曲的蘖枝怪异地争相呼啸。有一天,一位壮士挥动巨大的斧头,无数的枯枝败叶随之死去,变成了蓬草和蒿草。

注释:

  • 层崖:高耸的崖壁。
  • 石壁牢:坚固的石壁。
  • 大木:巨树。
  • 古荔:古老的荔枝树。
  • 铁甲:比喻荔枝树皮坚硬如铁。
  • 顽姜:顽强的姜根。
  • 金毛:比喻姜根上的细毛。
  • 空根:空心的树根。
  • 老蟒:比喻树根粗大如蟒蛇。
  • 曲蘖:弯曲的蘖枝。
  • 呼嗥:呼啸。
  • 壮士:勇士。
  • 巨斧:大斧头。
  • 蓬与蒿:枯萎的植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铁冠道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伐枯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枯树与壮士的行动,表达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游历山水时,见到自然界中的枯树与壮士伐木的场景,有所感悟而作。诗中通过对枯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沧桑与生命的顽强,而壮士伐木的场景则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首句“层崖垂空石壁牢”描绘了高耸的崖壁和坚固的石壁,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接着,“上有大木百丈高”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巨树的高大。后文通过对古荔和顽姜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最后,壮士挥斧的场景,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征服,也象征着人类对生命力的挑战与尊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层崖垂空石壁牢”:描绘了高耸的崖壁和坚固的石壁,形成了一种雄伟的自然景观。
  2. “上有大木百丈高”:夸张地描绘了巨树的高大,增强了自然界的壮观感。
  3. “古荔全身裹铁甲”:用“铁甲”比喻荔枝树皮的坚硬,形象地表现了荔枝树的顽强生命力。
  4. “顽姜满腹铺金毛”:用“金毛”比喻姜根上的细毛,形象地描绘了姜根的顽强和生命力。
  5. “空根老蟒露拥肿”:用“老蟒”比喻树根的粗大,形象地表现了树根的沧桑和生命力。
  6. “曲蘖怪争呼嗥”:用“呼嗥”形容蘖枝的争相生长,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
  7. “一朝壮士挥巨斧”:描绘了壮士挥斧的场景,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
  8. “无限随死蓬与蒿”:描绘了枯枝败叶随风而去的场景,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自然的循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铁甲”比喻荔枝树皮的坚硬,“金毛”比喻姜根上的细毛,增强了形象的表现力。
  • 夸张:如“百丈高”夸张地描绘了巨树的高度,增强了自然界的壮观感。
  • 拟人:如“呼嗥”形容蘖枝的争相生长,赋予了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伟力。壮士挥斧的场景,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征服,也象征着人类对生命力的挑战与尊重。整首诗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意象分析:

  • 层崖、石壁:象征着自然的坚固和不可动摇。
  • 大木: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伟力。
  • 古荔、顽姜: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 空根、老蟒:象征着生命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
  • 壮士、巨斧: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铁甲”比喻的是什么? A. 荔枝树皮 B. 姜根 C. 树根 D. 蘖枝

  2. 诗中的“金毛”比喻的是什么? A. 荔枝树皮 B. 姜根 C. 树根 D. 蘖枝

  3. 诗中的“老蟒”比喻的是什么? A. 荔枝树皮 B. 姜根 C. 树根 D. 蘖枝

  4. 诗中的“呼嗥”形容的是什么? A. 荔枝树皮 B. 姜根 C. 树根 D. 蘖枝

答案: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的《伐枯株》与杜甫的《望岳》都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生命力的赞美,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文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发展。

相关查询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别韦洵美诗 次陈山人隐处 过黄玄之山居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佳人照镜 七夕 八公操 塞翁失马 松筠庵即席唱和诗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流落他乡 李白描写祖国山水的诗_李白山水诗的经典赏析 无待蓍龟 止字旁的字 丹渊 形容高的字有哪些_带高的汉字大全 死模活样 盟信 简爱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简爱繁体字正确写法 云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云字成语解析及用法 大结尾的成语 玉骨冰肌 承顶 人字头的字 卑不足道 阐幽显微 同盟军 德字篆书怎么写?这份德字篆书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篆书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