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11
献春始休沐,轻策寻幽风。
烟筿不知路,柴扉隐其中。
杂花覆小涧,下映流泉红。
冥心听喧鸟,解带投芳丛。
谁识此嘉遁,心期黄绮同。
南轩有余兴,月出鸣丝桐。
春天刚刚开始,阳光明媚,我轻轻骑着马去寻访幽静的风景。
烟雾缭绕的竹林中,我不知道通向何方,柴门隐藏在其中。
杂花覆盖着小溪,溪水流淌映出红色的花影。
我静心聆听喧闹的鸟鸣,解开衣带投身于芳香的花丛。
谁能认识这样的隐逸生活,我心向往与黄绮一起共享这份宁静。
在南轩还有些兴致,月光下桐树发出阵阵乐声。
唐泰,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本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可能是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四周的美好,借此抒发心中的情感与理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和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献春始休沐”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环境中,轻松的骑马行走,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接着“烟筿不知路,柴扉隐其中”,通过浓密的烟雾和隐秘的柴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杂花覆小涧,下映流泉红”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花朵与溪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接下来的“冥心听喧鸟”,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感受,聆听鸟儿的鸣叫,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谁识此嘉遁,心期黄绮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期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共享这一美好时光。最后一句“南轩有余兴,月出鸣丝桐”则让人感受到月光下的静谧与美好,展现出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对自然、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使人沉浸在如画的春光中,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喧嚣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献春始休沐”中的“献春”指的是什么?
“烟筿不知路”中“烟筿”指的是什么?
诗中“冥心听喧鸟”表达了什么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本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湖水的变化与景色的流动,而后者则更注重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山中问答》则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与本诗的隐逸情怀相辅相成。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次陈山人隐处》这首诗的深刻意境与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