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8 15:06:16

诗句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06:16

原文展示: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 其二
作者: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白话文翻译:

西湖上载着游客恣意游玩,湖面上半掩的佛宫参差可见。
回头看那瞬间的马车曾不停歇,沉思之中,手中的酒杯似乎只能空对着。
层层台榭皆显得清幽开阔,万家千户尽被青葱所环绕。
在这春意盎然的地方,乐趣无限,然而却惭愧自己无法继承文翁的才华。


注释:

  • 恣游:自由自在地游玩。
  • 参差:形状不整齐,指佛宫的轮廓。
  • 隙驹:瞬间的时间,借用马车的比喻。
  • 樽酒:酒杯,象征饮酒作乐。
  • 层台累榭:形容建筑物层叠而成,远离喧嚣。
  • 文翁:指的是汉代的文人、学者,特指以文才著称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出众的政治理念,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他的诗词风格雄浑,情感深沉,常常关心国事,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范仲淹被贬至北方并州期间,正值他在艰苦环境中思考人生和国家大事之时。诗中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他对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的美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游玩的愉悦心情,同时又流露出对自身才华的自省与惭愧。首联写西湖的游玩场景,生动地描绘了游客们的欢声笑语和佛宫的奇特轮廓,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接着,诗人以“回顾隙驹”引入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后两联进一步描绘了层台、万户的景象,彰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然而在这样的美好中,诗人却因无法继承文翁的文采而感到羞愧,显示出他胸怀大志却又感到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

整首诗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蕴含了深沉的哲理与人生感悟,体现了范仲淹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诗意深远,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湖载客恣游从:描写西湖热闹的游玩场景,游客们欢快地游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湖上参差半佛宫:佛宫的影子在湖面上参差不齐,形成美丽的风景。
  • 回顾隙驹曾不息:回头一看,时间如同马车般匆匆而过,流逝无声。
  • 沉思樽酒可教空:思索中,酒杯似乎只能空对着,表明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 层台累榭皆清旷:层层的楼台和亭榭显得开阔、清幽,给人以宁静之感。
  • 万户千门尽郁葱:万家千户被春意盎然的绿意包围,生机勃勃。
  • 向此行春无限乐:在这样的美景中,春天的乐趣无穷无尽。
  • 却惭何道继文翁:然而,心中却感到惭愧,无法像文翁那样出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喻为“隙驹”,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万户千门”,表现出春天的繁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个人才华的自省,体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虽然处于美好环境中,诗人仍感到无奈与惭愧,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自然之美,代表诗人的情感寄托。
  • 佛宫:象征文化与历史,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樽酒:象征享乐与闲适,同时也是诗人自省的工具。
  • 春天: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湖载客恣游从”意指什么?

    • A. 游客在西湖自由游玩
    • B. 西湖没有游客
    • C. 游客在西湖休息
    • D. 游客在西湖工作
  2. 诗人为何感到惭愧?

    • A. 因为没有朋友
    • B. 因为无法继承文翁的才华
    • C. 因为喝酒太多
    • D. 因为没有游玩
  3. 诗中“万户千门尽郁葱”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 B. 秋天的萧瑟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词对比:

  • 范仲淹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关注自然与人生,但范仲淹更注重责任与自省,而苏轼则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与闲适。
  • 杜甫的《春望》与此诗的对比: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范仲淹则在自然美中反思个人价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 寄吴夫人小畹 点绛唇 点绛唇八首 其六 点绛唇·独自临池 点绛唇 其三 秋海棠 点绛唇 潘致中为余作填词图便面,云以博海绡一小词。迨词成,去致中之没五年矣 点绛唇 点绛唇·公子归来 点绛唇·五月如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穴字头汉字大全_带穴字头的汉字详解 护作 寡淡 神命 五月繁体字怎么写?五月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包含痊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韦字旁的字 稔腻 一块石头落了地 土五行常用字汇总_土五行汉字详解 驳船 粗心大气 身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身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大度兼容 女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拳不离手 五行属土的字有哪些女_五行属土的女字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