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5:41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
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
神奇的物品可以飞天而去,难道如同孔甲那样只能受制于人?
倘若当时没有刘累,龙的意图又怎能被了解?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其改革理念和诗词成就闻名。他的诗词风格严谨、清新,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
《神物》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个阶段,反映了他对权力、自由和命运的思考。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神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王安石借“神物”这一意象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关系。诗中提到的孔甲和刘累,分别象征着被束缚的命运与对自由的追求。在这短短的四句中,王安石巧妙地将神秘与现实结合,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的开头“神物登天扰可骑”展现了一种超越常规的想象,仿佛在说人类的梦想与追求可以飞向更高的境界。但随即转折,提出了“如何孔甲但能羁”,指向了现实中我们往往受到的限制。孔甲的存在让人想到人类在追求自由时,常常会遭遇困境。
接着,王安石引入历史人物刘累,暗示着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意图往往被误解或掩盖。最后一句“龙意茫然岂得知”则表达了对命运不可知的感叹,龙的意图象征着超越人类理解范围的力量,这引发读者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整首诗不仅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更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历史感与哲理思考,使其在艺术性与思想性上都达到了一种平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神秘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强调了对于理想追求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神物”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束缚
b) 自由与追求
c) 历史
答案:b
“孔甲”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理想
b) 被束缚的状态
c) 神秘力量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刘累”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春秋
b) 汉代
c) 唐代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神物》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对命运的思考,后者则强调对生活的享受与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但态度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为《神物》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