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3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37:33
风入松(蜡梅)
作者:张孝祥 〔宋代〕
玉妃孤艳照冰霜。
初试道家妆。
素衣嫌怕姮娥妒,
染成宫样鹅黄。
宫额娇涂飞燕,
缕金愁立秋娘。
湘罗百濯蹙香囊。
蜜露缀琼芳。
蔷薇水蘸檀心紫,
郁金薰染浓香。
萼绿轻移云袜,
华清低舞霓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而美丽的女子,如同玉妃般在冰霜中闪耀。她初次尝试道家的妆容,身穿素衣却又担心嫦娥会妒忌她,便染上了宫女的鹅黄色。她的额头娇艳如飞燕,金丝缠绕,令人忧愁的是秋天的娘子。她的湘罗衣服经过多次清洗,香囊里装满了香料。蜜露洒在了华丽的芳香上,蔷薇水浸染了檀心的深紫色,郁金香的香气浓郁。轻轻挪动的绿萼像云袜一样飘动,华清宫的舞者轻舞着霓裳。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他的诗风雅致,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绘女性的美丽与孤独。
创作背景
《风入松(蜡梅)》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在当时,蜡梅作为冬季的花卉,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蜡梅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风入松(蜡梅)》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的诗作。诗中,作者以“玉妃”作为引子,通过描绘冬季蜡梅的孤傲与美丽,传达出一种清冷而坚韧的气质。诗的开头便将蜡梅与玉妃联系在一起,暗示出蜡梅的独特与高贵。接着,诗人通过对妆容的描绘,将传统道家思想与女性美结合,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在追求美的同时又害怕他人的嫉妒。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中的“蜜露”、“蔷薇水”以及“华清低舞霓裳”等词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缥缈的氛围,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增强了诗的审美效果。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将蜡梅比喻为“玉妃”,不仅强调了其高贵的气质,也增添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孤独的反思,展现了在美丽外表下隐藏的脆弱与不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妃”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孤独而优雅的女性
C. 道教的仙女
诗中的“湘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香料
B. 一种丝绸
C. 一种花卉
诗中提到的“蜜露”主要象征什么?
A. 清新与甜美
B. 冷酷与孤独
C. 高贵与优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风入松(蜡梅)》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皆以梅花作为主题,但王安石的诗更侧重于梅花在严冬中的坚韧与不屈,而张孝祥则更细腻地描绘了女性化的蜡梅之美,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