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4:1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19:35
小春六花 李花
作者: 岳珂 〔宋代〕
一枝眼底物华新,
翠袖清霜更可人。
靓色不须誇缟夜,
韶容聊复返青春。
日烘有意姿仍洁,
露洗无言态更真。
不趁繁华更孤迥,
为君唤起雪精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枝新开的李花,显得格外美丽。在阳光的照耀下,它的姿态依旧清雅,经过露水的洗礼显得更加真实。诗人认为,李花的美丽无需在夜晚的灯光下炫耀,更不必依赖繁华的景象来衬托。而李花虽在春意盎然之时,却不向繁华妥协,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孤高气质,借此呼唤出一种纯洁的精神。
岳珂,字良弼,号容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李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李花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李花的清新形象,传达出一种独立高洁的精神追求。
《小春六花 李花》是一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李花的美丽与纯洁。诗中开头一句“一枝眼底物华新”,将读者的视线直接引向李花,仿佛让人立刻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下来的“翠袖清霜更可人”,则用生动的比喻将李花的洁白和清新呈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
诗中提到的“靓色不须誇缟夜”,表达了李花的美丽无需依赖繁华的背景,这种独立的态度让人深有感触。诗人不仅赞美了花的外在美,更通过“日烘有意姿仍洁,露洗无言态更真”展示出内在的纯净与真实。李花在阳光和露水的滋润下,展现出一种不媚俗的高洁气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向往。
最后两句“不趁繁华更孤迥,为君唤起雪精神”,则将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诗人以李花的孤高自赏,唤醒了读者心中的那份纯洁与高尚。这种对精神追求的呼唤,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整首诗通过李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独立自赏、不随波逐流的高洁气质。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了生命的真谛与人们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诗中“翠袖”指代什么?
A. 叶子
B. 花瓣
C. 枝干
“不趁繁华更孤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追求热闹
B. 崇尚孤高
C. 渴望繁华
诗中提到的“雪精神”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纯洁与高尚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的诗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各有千秋,丰富了中国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
这些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岳珂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