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22: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19:54
清平乐
莫嗟春去,春似无情树。总有柔条千万缕,肯系春光留住。
春归不耐鹃啼,伤心独向东篱。不是新怜霜菊,是他诗酒相宜。
不要感叹春天的离去,春天就像那无情的树木。总有成千上万的柔嫩枝条,愿意把春光留住。
春天的归去无法忍受杜鹃的啼鸣,我伤心地独自向东篱而去。并不是因为新近怜惜霜菊,而是因为诗酒相映成趣。
王蛰堪,现代诗人,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意境的深远,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作品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春天的离去表达内心的忧伤与无奈,借助自然景物传递情感。
《清平乐》是一首浓缩了春天离去时的感伤情绪的词作。诗人通过“莫嗟春去”开篇,直接表明了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哀伤。接着,他将春天比作无情的树木,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离去对人心灵的影响,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情的深思。
“总有柔条千万缕,肯系春光留住”,在这句中,诗人展现了对春光的留恋和渴求,仿佛那些柔嫩的枝条是希望的象征,尽管春天已逝,仍希望能留住那份美好。而“春归不耐鹃啼”则表现出诗人在春天离去之际所感受到的无奈,杜鹃的鸣啼如同催促着春天的结束,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绪。
最后的“不是新怜霜菊,是他诗酒相宜”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春天离去,他仍然可以从诗酒中找到慰藉,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哲思。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离去带来的感伤以及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无奈,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变化的哲思与淡然。
“莫嗟春去”中的“莫”是什么意思?
A) 不要
B) 可能
C) 一定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的伤感
C) 恋爱的甜蜜
诗人为何提到“霜菊”?
A) 表达对霜后的菊花的喜爱
B) 象征孤独和高洁
C) 赞美冬天的美丽
王蛰堪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但王蛰堪侧重对春天的自然描写,而李清照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诗词的背景和相关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