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0:12
碧牡丹(王晋卿都尉宅观舞)
院宇帘垂地。银筝雁低春水。送出灯前,婀娜腰肢柳细。步蹙香裀,红浪随鸳履。梁州紧,凤翘坠。悚轻体。绣带因风起。霓裳恐非人世。调促香檀困入流波生媚。上客休辞,眼乱尊中翠。玉阶霜透罗袂。
院子里帘子垂到地面,银色的筝声如雁飞低掠春水。灯光下,舞者轻盈的腰肢如柳枝般纤细。她的步伐轻盈,红色的裙摆随鸳鸯鞋摆动。乐声悠扬,凤头鞋轻轻坠落,舞者的身姿娇柔。绣带随风飘动,仿佛霓裳仙子不属于人世。那曲调急促,香檀的气息在流水中生动。高朋满座,请不要推辞,眼神迷离于酒杯中的翠光。玉阶上寒霜透过薄纱衣袂。
晁补之,宋代诗人,字允和,号惭愧斋,北宋时期文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碧牡丹》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文人雅集、歌舞盛行,普遍推崇优雅的生活方式,此诗正是对这种雅致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赞美。
《碧牡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优雅的舞蹈场景,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浓厚的生活情趣。开篇的“院宇帘垂地”,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恬静的环境,仿佛可以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柔和。接下来的描写中,银筝的声音与舞者的身姿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
诗中通过“婀娜腰肢柳细”及“步蹙香裀,红浪随鸳履”,展现了舞者的轻盈与优雅,令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霓裳恐非人世”的句子则将舞者的美丽与仙境相联系,仿佛她是从人间飞升而来的仙子,增强了整首诗的梦幻色彩。
整首诗的情感流露细腻,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最后两句“上客休辞,眼乱尊中翠。玉阶霜透罗袂”更为现场增添了热烈的氛围,既表现出聚会的欢乐,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反映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人间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了身处美景中人们的幸福感受。
《碧牡丹》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晁补之
D. 李白
诗中使用了哪种乐器来描写音乐?
A. 笙
B. 琵琶
C. 银筝
D. 古琴
诗中提到的“霓裳”象征什么?
A. 普通衣裳
B. 美丽的衣裳
C. 传统服装
D. 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