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4:12
高人住宝坊,重客款斋房。
市声犹在耳,静虚生白光。
幽子遗淡墨,窗间见潇湘。
蒹葭落凫雁,秋色媚横塘。
博山沈水烟,淡与人意长。
自携鹰爪芽,来试鱼眼汤。
寒浴得温湢,体净意凯康。
盘餐取近市,厌饫谢膻羊。
裂饼羞豚脍,包鱼芰荷香。
平生所怀人,忽言共榻床。
常恐风雨散,千里郁相望。
斯游岂易得,渊对妙濠梁。
雅雅王稚川,易亲复难忘。
晏子与人交,风义盛激昂。
两公盛才力,宫锦丽文章。
鄙夫得秀句,成诵更怀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人居住在宝坊中,接待着重要的客人。市集的声音仍在耳边回响,静谧的环境中浮现出一缕白光。幽静的文人留下了淡墨的痕迹,从窗外可以看到潇湘的美景。芦苇和野鸭、雁群在秋色中交相辉映,横塘的风景格外迷人。博山的水雾缭绕,淡淡的烟雾与人们的情感相连。自带的鹰爪芽是来试尝鱼眼汤的。寒冷的沐浴带来了温暖,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和康复。餐盘中的菜肴从市场上采购,厌倦了膻羊肉。撕开饼子是为了掩饰猪肉的腥味,把鱼与芰荷包在一起,散发出香气。平生所思念的人,忽然提议共享一个床榻。常常担心风雨会将彼此隔开,千里之外只能遥望。这样的游玩机会实在难得,面对深渊与美丽的濠梁。王稚川的雅致,令人容易亲近却又难以忘怀。晏子与人交往,风义高尚而激昂。两位公子才华横溢,文采斐然。鄙夫得到的优美句子,成了吟诵,更加珍藏在心中。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的词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诗词以清新、俊逸著称,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的某次聚会,表达了他对友人王稚川的思念与珍重。诗中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美好,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开篇以“高人住宝坊”引入,设定了一个高雅的环境,接着用“市声犹在耳”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喧嚣的对比,暗示生活的繁忙与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描绘中,潇湘的美景、秋色的迷人,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自然气息。
诗中多处意象,如“博山沈水烟”、“蒹葭落凫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寒浴得温湢,体净意凯康”一句,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心态,仿佛在说,世事纷扰与我何干,心灵的安宁、身体的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对友人的怀念与珍重贯穿整首诗,尤其在“平生所怀人,忽言共榻床”中,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结尾处,提到的“鄙夫得秀句,成诵更怀藏”则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友人、文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自然的美,也有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友情与自然的主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人生态度: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内心的宁静与友谊的可贵才是最重要的。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高人”指的是: A. 帝王 B. 文人 C. 农民 D. 商人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博山沈水烟”意在表现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淡漠。(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黄庭坚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但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描绘和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了历史的沉思和豪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