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论俗十二首》

时间: 2025-07-28 10:10:37

诗句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10:37

原文展示

论俗十二首 ——刘子翚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对田园生活感到厌倦的人,家中有刀具却无心于耕作。虽然他口口声声夸耀自己的烹饪技巧,却从未想到农民的辛苦。隐约中,肉山的丰腴让他感到恐惧,春天的泥土在寒冷的野外,而夜晚的月光照耀着东边的田野。辛勤的劳作已然耗尽,但灾难又怎么能逃避?谁没有同情之心,又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住贪婪的欲望?因此,惧怕恩惠的存在,更何况是对待像犬马一样的下人。

注释

  1. 羹藜:羹:汤。藜:一种野菜,常被用作食材。
  2. 庖丁刀:庖丁:厨师。刀:用来切肉的刀具。
  3. 徒夸:空口夸口,没有实际行动。
  4. 觫觫:指的是一种中式菜肴,含义为灾祸、横祸。
  5. 恻隐心:对他人的苦难产生同情的心情。
  6. 贪饕:形容贪吃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而闻名。他的诗风多关注社会现实,常常流露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论俗十二首》是刘子翚对社会风俗和人性的一种反思。创作时,正值宋代社会动荡,农民的辛劳和社会的不公引起了诗人的关注。此诗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人们对劳动的漠视和对物质的贪婪。

诗歌鉴赏

刘子翚的《论俗十二首》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与冷漠。诗的开头,通过“野人厌羹藜”的描绘,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厌倦,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和劳动的忽视。接着,诗人以“徒夸批导手”自嘲,意味着口头上对烹饪的赞美,却没有意识到背后更深层的耕作艰辛。

诗中“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的意象极为生动,表现出对物质的恐惧和对操控的无力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无尽追求和随之而来的焦虑。最后,诗人以“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虽然人人都有同情心,但面对贪婪时却往往无能为力。

整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社会风俗的责任感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描绘一位乡村人虽然拥有烹饪工具,但却厌倦了简单的饮食,反映出对自然生活的冷漠。

  2.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诗人自嘲那些只知道夸口的人,实际上却从未想过农民的辛苦,与劳动的价值。

  3.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表达对丰腴肉体的向往和对掌控者的恐惧,隐含对物质的追求与对力量的无力感。

  4.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描绘春天的泥土和月光下的田野,展现了辛勤劳作的场景与艰辛。

  5. “辛勤力已尽,觫觫祸岂逃。”
    劳作的辛苦已尽,但灾难依然无法逃避,暗示着命运的无常。

  6.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反映人性复杂,即使有同情心,但在贪婪面前却难以自持。

  7.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指出对待下人如犬马,惧怕恩惠的存在,揭示人际关系的冷漠。

修辞手法

  • 比喻: “肉山”比喻丰腴的食物,暗示人们对物质的渴求。
  • 对仗: 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描述春泥与夜月,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对劳动的漠视和对物质的追求,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冷漠,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风俗的批判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羹藜: 象征简单的生活方式,反映对自然的返璞归真。
  • 庖丁刀: 象征物质生活的丰盈,但同时也显示出对劳动的忽视。
  • 春泥: 代表着生命的开始与希望,同时也隐含着辛勤劳动的艰辛。
  • 夜月: 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反映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羹藜”主要指什么?
    A. 美味的菜肴
    B. 一种野菜
    C. 厨具
    答案: B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谁无恻隐心,鲜能胜____。”
    答案: 贪饕

  3. 判断题: 诗人在这首诗中对待耕作的态度是积极的。
    答案: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 反映田园生活与劳动的诗作。
  • 王维的《山居秋暝》: 描绘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刘子翚与陶渊明的作品比较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刘子翚则通过批判揭示人们对劳动的漠视。两者在对田园生活的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宝鼎诗 灵台诗 辟雍诗 明堂诗 霍光传(节选) 东都赋 幽通赋 封燕然山铭 西都赋 高帝求贤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日酿 羽字旁的字 赌咒发誓 凿壁借光 劳什子 辞简理博 包含时的成语 罢相 佃人 包含甿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扮的成语 苦结尾的成语 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金戈铁马 读书人 牛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英流 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