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书金史后》

时间: 2025-05-11 17:08:35

诗句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

看到幽兰轩里事,依然流恨似宣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7:08:35

原文展示: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看到幽兰轩里事,依然流恨似宣和。

白话文翻译:

历经沧桑的岁月与这片山河长久相伴,却因中原的变迁而泪流满面。回想起幽兰轩中的往事,心中的遗憾依旧如宣和年间那般深重。

注释:

  • 沧桑: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 中原:指中国的心脏地带,这里代指国家。
  • 涕泪:眼泪,表示悲伤。
  • 幽兰轩:可能指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过去的记忆。
  • 宣和:北宋徽宗的年号,这里可能指代过去的某个历史时期,充满了遗憾和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以情感丰富、文辞华丽著称,代表作有《牡丹亭》等。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沧桑变迁的深切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回顾历史,感慨国家兴衰变迁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沧桑”、“涕泪”、“幽兰轩”和“宣和”等词汇,构建了一幅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诗中,“沧桑长共此山河”一句,既表达了对国家历史的深刻认识,也透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而“却为中原涕泪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将个人的悲伤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后两句通过对“幽兰轩”和“宣和”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沧桑长共此山河”,通过“沧桑”一词,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无情,而“长共此山河”则强调了这种变迁与国家山河的紧密联系。
  • 第二句“却为中原涕泪多”,用“涕泪”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切悲伤。
  • 第三句“看到幽兰轩里事”,通过对“幽兰轩”的回忆,引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第四句“依然流恨似宣和”,用“宣和”这一历史时期,象征了过去的遗憾和不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沧桑”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 象征:“幽兰轩”和“宣和”分别象征了过去的记忆和历史时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沧桑变迁的深切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桑: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 涕泪:眼泪,表示悲伤。
  • 幽兰轩:可能指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过去的记忆。
  • 宣和:北宋徽宗的年号,这里可能指代过去的某个历史时期,充满了遗憾和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沧桑”一词比喻了什么? A. 世事的巨大变化 B. 个人的悲伤 C. 国家的兴衰 D. 历史的变迁

  2. “幽兰轩”在诗中可能代表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地方 B. 过去的记忆 C. 历史的变迁 D. 国家的兴衰

  3. 诗中的“宣和”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地方 B. 过去的记忆 C. 北宋徽宗的年号 D. 国家的兴衰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切感慨。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汤显祖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切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而汤显祖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所有作品,包括戏剧、诗歌等。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水仙 念奴娇·锦城城北 念奴娇 荷花,和孟晋,用白石韵 念奴娇 何春洲在草堂图 念奴娇 春暮再游龙山,桃花狼藉,因而有感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三 念奴娇 马嵬坡上 念奴娇 甲辰秋,重至湘江有感 念奴娇 科山「生圹集」编成戏题 念奴娇 春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估衣 遗托 衣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悔过自忏 荡结尾的成语 厚貌深辞 凶蛮 绢头 山盟海誓 龍字旁的字 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茫然自失 页字旁的字 包含占的词语有哪些 遵而不失 盲谈 爪字旁的字 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