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5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59:17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作者:刘禹锡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
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珍贵的果实来自西域,移植到北方。
往年随汉朝的使者,现在寄给梁王。
高官的香信送来了,行台上华丽的席子已铺开。
鱼鳞上沾满了宿露,马乳上带着残霜。
手指沾染了铅粉的细腻,满喉都是甘露的香气。
酿成了十天的美酒,味道胜过五云的浆汁。
咀嚼时停下金盏,称赞声响彻画堂。
惭愧不是最后的客人,竟然没有尝到一枝果实。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溪,号湘云,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晚唐诗人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与白居易齐名。其诗风清新、幽默,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任职太原期间,寄给李侍中,表达对美味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感激,同时也是对蒲桃这一珍果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际关系。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蒲桃这一珍果的美味以及作者对友人寄赠的感激之情。诗的开头通过“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引出了蒲桃的来源与珍贵,显示了作者的博学与对物产的关注。接着,诗中提到“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延续,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情谊。
在描写蒲桃的过程中,刘禹锡使用了大量细腻的意象,如“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这些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蒲桃的清新与甘美。尤其是“酿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表达了蒲桃的美味程度,诗人以此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诗中流露出一丝惆怅,“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表明了诗人对未能亲自品尝美味的遗憾,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果实的诗,更是对友情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描写蒲桃的美味和寄赠的情谊,展现了友情的重要性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亲自享用的遗憾。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杜甫
C. 刘禹锡
D. 李白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中的“汉使”指的是什么?
A. 汉代使者
B. 汉代音乐
C. 汉代文学
D. 汉代建筑
诗中提到的“珍果”指的是哪种果实?
A. 苹果
B. 蒲桃
C. 桃子
D. 葡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刘禹锡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具体物品的描写,而白居易则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