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9:02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
——刘禹锡
天下咽喉今大宁,
军城喜气彻青冥。
庭前剑戟朝迎日,
笔底文章夜应星。
三省壁中题姓字,
万人头上见仪形。
汴州忽复承平事,
正月看灯户不扃。
天下的咽喉之地如今安宁,
军城里喜悦的气氛直达苍穹。
庭前的剑戟在朝阳中迎接新的一天,
笔下的文字在星空下闪烁光芒。
三省的墙壁上刻有众多名字,
万千人头上显现出威仪。
汴州忽然恢复了平安的局面,
正月的灯会家家户户都敞开着门。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醉翁,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政治见解而闻名。曾多次任职,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致力于改革。
本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后期,国家逐渐恢复安宁。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新政的欣喜以及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是一首充满希望与喜悦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汴州的安定与繁荣,反映了刘禹锡对国家新政的期望与参与感。首句“天下咽喉今大宁”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国家在经过战乱后,终于迎来了和平的局面。诗中充满了军城的喜庆气氛,展现了军民同庆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则通过对比军事与文化,表现了国家在安定环境下,文治武功的双重发展,体现了诗人对士人责任感的重视。这种将军事与文人生活结合的描写,增强了诗的艺术美感。
后面的几句提及“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不仅表现了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更是对民众身份的肯定,暗示了新的政权对百姓的重视与关怀。最后一句“正月看灯户不扃”,更是将节日的欢愉与人们的安宁结合在一起,表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整首诗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形成了整齐有致的节奏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中传达的浓厚的喜庆氛围与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新政的期待与对民生改善的庆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与发展前景的思考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天下咽喉”指的是哪个概念?
a) 战争
b) 重要的战略要地
c) 文化
诗中“正月看灯户不扃”意指什么?
a) 夏天
b) 冬天
c) 元宵节的欢庆
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李白
c) 刘禹锡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