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

时间: 2025-05-08 14:52:59

诗句

东都亦论道,忽梦金光身。

太和岂无治,髽发终殊伦。

夜半一炷香,命世胡邅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4:52:59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

作者: 熊禾 〔宋代〕

原文展示

东都亦论道,忽梦金光身。
太和岂无治,髽发终殊伦。
夜半一炷香,命世胡邅屯。

白话文翻译

在东都也有人谈论道理,忽然梦见自己化为金光的形象。
太和之治难道没有吗?可惜在流言中终究难以相聚。
半夜点燃一炷香,默默祈愿命中之人却难以相见。

注释

  • 东都: 指东京,即汴京,宋代的都城。
  • 论道: 谈论道理、哲理。
  • 金光身: 形容梦中显现的光辉形象,象征着理想或崇高的境界。
  • 太和: 指太和年间,象征太平盛世。
  • 髽发: 指长发,古代文人通常以长发标志风雅。
  • 胡邅: 古时对一些不羁之人的称呼,暗含对命运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注重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节的雨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和现实难以相聚的感慨,结合了节日的氛围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雨夜中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开头提到的“东都亦论道”,点明了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当时士人之间对道理的探讨。而“忽梦金光身”则将这种讨论与个人的理想结合,梦中的金光象征着崇高的志向与追求,展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太和岂无治,髽发终殊伦”,虽然提到太和时代的美好,却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隔阂。最后,夜半的香火象征着静谧的祈愿,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思索和对命中注定之人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蕴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思,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东都亦论道: 描绘了一个文化讨论的场景,设置了诗的背景。
    2. 忽梦金光身: 突出梦境与理想的主题,金光象征着崇高理想。
    3. 太和岂无治: 提出疑问,反思太和时代的统治是否完美。
    4. 髽发终殊伦: 体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5. 夜半一炷香: 细腻描绘了诗人在宁静夜晚的祈愿。
    6. 命世胡邅屯: 表达对命中注定之人的无奈与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光身”比喻理想,传达了对崇高境界的向往。
    • 对仗: 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照,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金光: 象征理想与光明的未来,代表着美好与希望。
  • 香火: 代表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命运的祈愿,体现出一种宁静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东都”,它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南京
    • B. 汴京
    • C. 长安
  2. “金光身”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
    • C. 权力
  3. 诗歌表达了对命运的什么感觉?

    • A. 满足
    • B. 无奈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王维同样以自然与人生哲理结合,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熊禾则更多地关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的风格与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至元二一年岁次甲申,二月二十八日 满江红 其二 满江红 耳热后慷慨忽发,用幼安韵 满江红九首 其八 满江红 送陈正义绣使将指江闽 满江红 平调,题吕女士碧城集 满江红 题国声集,寄唐玉虬成都 满江红 哀仲礼 满江红 其十二 秋日广陵箫灵曦寄画册,赋此为谢 满江红 拟离情之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蜀犬吠日 招邀 周游列国 五月繁体字怎么写?五月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外攘内安 土五行常用字汇总_土五行汉字详解 自字旁的字 穴字头汉字大全_带穴字头的汉字详解 五行属土的字有哪些女_五行属土的女字大全 片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包含愤的词语有哪些 钻营奔竞 规开头的成语 身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身字旁的字 困笃 生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绝世超伦 只字不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