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时间: 2025-07-30 20:15:53

诗句

平地忽突兀,敏手何神哉。

蔼然色笑中,见此通济才。

入门知我心,三岁犹初来。

祀典关百世,所贵重讨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15:53

原文展示:

平地忽突兀,敏手何神哉。
蔼然色笑中,见此通济才。
入门知我心,三岁犹初来。
祀典关百世,所贵重讨裁。

白话文翻译:

这诗的意思是:平地上忽然耸立起一座高大的建筑,真是巧手匠人的神奇啊。在这明亮的笑容中,我看到了这位通达的才子。走进门来,我就明白了我的心意,三年后依旧是初见的情景。祭祀的典礼与古今百世息息相关,最珍贵的就是对这些典礼的重视和讨论。

注释:

  • 突兀:高耸而显眼,形容建筑物的形态。
  • 敏手:指巧妙的工匠,能工巧匠。
  • 蔼然: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 通济才: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 祀典:祭祀的礼仪和典章。
  • 重讨裁:重视对这些典礼的研究和讨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物著称。他的诗歌常融合哲理与生活,富有情趣,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是熊禾为三山先贤祠落成所作,反映了他对先贤的崇敬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此诗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传承的期盼。

诗歌鉴赏:

熊禾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先贤祠落成的喜悦与感慨。诗的开头以“平地忽突兀”描绘了建筑的宏伟与突然,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以“敏手何神哉”赞美了工匠的高超技艺,表现了对创造美好事物的赞美。中间的“蔼然色笑中”则带出一种温暖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先贤的慈祥与智慧。最后,诗人指出“祀典关百世”,强调了祭祀文化的深远影响,表明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地忽突兀:平坦的土地上突然耸立起高大的建筑,令人惊叹。
  2. 敏手何神哉:对工匠的技艺感到惊奇,似乎是神灵的手艺。
  3. 蔼然色笑中:在和蔼可亲的笑容中,看到了先贤的智慧。
  4. 见此通济才:感受到先贤的才智与通达。
  5. 入门知我心:走进这座祠堂,便能理解我的心意。
  6. 三岁犹初来:即使三年过去,依旧如同第一次来访。
  7. 祀典关百世:祭祀的典礼与历史息息相关,影响深远。
  8. 所贵重讨裁:重视对这些典礼的讨论与研究,才是最珍贵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工匠的技艺比作神灵的手艺,强调其高超。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用“知我心”来表现与先贤的心灵契合,增添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先贤祠的落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地:象征着基础和开始,代表着历史的根基。
  • 突兀:高耸的建筑,象征着历史的伟大与荣耀。
  • 笑容:代表着先贤的智慧与和蔼,传递出人性的光辉。
  • 祀典: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尊重,连接古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平地忽突兀”中的“突兀”是什么意思? A. 突然高耸
    B. 平坦
    C. 美丽

  2. 诗中提到的“敏手”指的是谁? A. 聪明的人
    B. 技艺高超的工匠
    C. 先贤

  3. “三岁犹初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初见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在熊禾的诗中,注重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尊重;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融入。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坐和韵 其二 陈漕生辰代杨文作 奉陪舅丈祠书彦平主簿兄游慧聚终日小饮上方 题李德邵檗庵 其一 上枢密生辰 其一 点绛唇(赠外孙猷) 再过宜兴舟中见芍药数枝忆淮乡花之盛为之怅 送泉州周尚书 忆秦娥(木樨) 代人上师垣生辰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阜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逐开头的成语 月中折桂 巧言令色 包含蔬的成语 沙锅 求三拜四 釆字旁的字 阿谀曲从 车字旁的字 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通阶 娇小 笔阵 天景 不敢问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