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18:01
上严廉访十首 作者: 熊禾 〔宋代〕
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
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
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
在七闽的南方边陲,确实是一个文明的地方。
风气一旦得到开化,文治便会繁荣昌盛。
我常常思念常公的教化,启迪我追求真正的无疆大志。
开头的确不容易,重建这个理想的人又是谁呢?
“常公化”可能引指历史上某位以德行著称的官员,如常遇春等,其教化影响深远,激励后人追求理想和道德。
作者介绍:熊禾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有力、情感真挚著称。他在诗中常常表达对社会风气和道德教化的关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治国盛行之时,诗人通过对文明和教育的呼唤,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德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文明和教育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七闽地区的风气和文治,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愿景。诗人首先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文明的得来不易。接着,他将目光投向历史人物“常公”,以此激励自己,也激励后人追求更高的理想。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反思性的问题:在重建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谁能担当起这个重任?这一句不仅为整首诗增添了层次感,也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教育、文治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七闽”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山东
B. 福建
C. 广东
答案:B
“文治何其昌”中的“文治”指的是什么?
A. 军事
B. 文化和教育
C. 经济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常公”可能指的是?
A. 一位贤良的官员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以上皆是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