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杨行元赴举》

时间: 2025-07-12 08:33:05

诗句

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马行迟。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33:05

送杨行元赴举

作者: 刘商 〔唐代〕


原文展示:

晚渡邗沟惜别离,
渐看烽火马行迟。
千钧何处穿杨叶,
二月长安折桂枝。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时分,我渡过邗沟,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远远望去,烽火的消息使得马儿行走得愈加缓慢。
千钧重的责任,哪里能如同射穿杨柳的叶子那般轻松?
二月的长安,正是折桂的时节。


注释:

  • 邗沟: 古代的运河,位于今江苏省,与扬州相连。
  • 烽火: 古代用于传递军事警报的信号,意指战争或动乱。
  • 千钧: 比喻重大的责任或压力。
  • 杨叶: 杨树的叶子,象征着轻松与顺利。
  • 折桂: 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象征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字廷和,号龙溪,唐代诗人,出生于江南,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刘商的作品多描写离别、友人、怀才不遇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刘商送别朋友杨行元赴京赶考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其前途的忧虑。正值春季,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诗歌鉴赏:

《送杨行元赴举》这首诗通过对杨行元赴京应试的送别,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期望。首句“晚渡邗沟惜别离”中,邗沟的水流与夕阳交织,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接下来的“渐看烽火马行迟”则暗示了外界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愈加明显。

而“千钧何处穿杨叶”,以“千钧”比喻沉重的责任,再与“杨叶”形成鲜明对比,显现出友人前行之路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一句“二月长安折桂枝”则是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象征着成功的可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关心友人、期望其成功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渡邗沟惜别离: 描述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渡过邗沟,因离别而感到惋惜,情感深厚。
  2. 渐看烽火马行迟: 远远看到烽火,象征着战争与不安,马儿行走缓慢,隐喻旅途艰难。
  3. 千钧何处穿杨叶: 千钧重的责任与轻松的杨叶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忧虑。
  4. 二月长安折桂枝: 表达了对友人考试成功的期望,二月象征着春天的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 “千钧”与“杨叶”的对比,突出责任与轻松的差异。
  • 借代: “烽火”代指战争和动乱,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 “折桂”象征着功名与成功,表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现实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邗沟: 代表着别离的地点与惆怅的心情。
  • 烽火: 象征着战乱与不安,暗示着友人前行之路的不易。
  • 杨叶: 象征轻松与顺利,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桂枝: 象征功名与成功,代表了美好的前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钧”指的是什么?

    • A. 责任
    • B. 朋友
    • C. 离别
  2. “折桂”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成功
    • C. 战乱
  3. 诗中的“烽火”意指什么?

    • A. 火焰
    • B. 战争
    • C. 离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杨行元赴举》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送友人》更侧重于友情的珍贵,而《送杨行元赴举》则着重于对友人未来的关心与祝愿。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对人情的细腻描写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华胥引 见张祖定新诗有寄 华胥引 华胥引 题华胥杨妃春睡图 华胥引·趣园雨集 华胥引 华胥引 梦 华胥引 沈沛洲属题美人蹴鞠图 华胥引 华胥引 题画梨花牡丹次张叔夏韵 华胥引 重午感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星 以杀止杀 云梦闲情 有形损耗 文字旁的字 将丧 贻笑千秋 鬥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亲友 遇难呈祥 模模糊糊 韭字旁的字 千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