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5:11
衔命山东抚乱师,
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
何处如今更有诗。
我肩负着抚平山东乱局的使命,
日夜兼程三百里却觉得自己行得太慢。
脸上布满风霜却没有人认出我,
如今何处还能找到诗的灵感呢?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与政治家,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推崇古代文人的风格,反对骈文的华丽,主张简练、朴实的表达。韩愈的诗歌以情感真挚、形象生动著称,并且常常融合哲理思考。
《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创作于韩愈被贬镇州期间,因其与裴司空的友谊而写下此诗。诗中表达了他在仕途坎坷中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追求。诗人在经历风霜后,感叹无人识得,表达了自己情感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政治动荡中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使命,展现出一种急迫感。诗人由于肩负重任而日夜兼程,却因路途的艰辛而感到不满,反映出他内心的压迫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后两句“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在经历了风霜的洗礼后,变得满脸沧桑,却无人能够识得他的辛苦与努力。这种感受不仅是自我价值的失落,也是一种对社会冷漠的无奈。最后的问句“何处如今更有诗”,则是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困惑,揭示了诗人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如何难以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创作的源泉。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也颇具深意,风霜不仅是外在环境的象征,也是内心经历的写照。韩愈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主题围绕着责任、孤独与创作的困境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无奈,及其在困境中对理想与艺术追求的坚持。
韩愈在诗中担任什么角色?
A. 农民
B. 士人
C. 将领
D. 诗人
诗中“风霜满面”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年龄的增长
B. 生活的艰辛
C. 战斗的胜利
D. 自然的美丽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创作灵感的困惑
D. 对友人的思念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韩愈的作品在孤独与责任感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王维通过友人的离别表达了对理想和责任的追求,而韩愈则在动荡中寻找自己的诗歌灵感。两者都展现了在困境中对理想的坚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