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桃源图》

时间: 2025-05-04 13:46:44

诗句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6:44

诗词名称:桃源图

作者:韩愈 〔唐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白话文翻译:

神仙的存在与否是多么渺茫,桃源的传说真是荒唐。
流水在山间盘旋百转,几幅绣帕悬挂在中堂。
武陵的太守是个好事者,题写信件寄给南宫。
南宫先生欣然接受,波涛汹涌,挥笔成文。
文采与画艺都达到了极致,异乡的景象恍若移至此地。
架起岩石,凿开山谷,开辟宫殿,连接屋宇,连绵不绝。
嬴政与刘邦的事迹无人提及,天地分开也不必在意。
种桃的地方处处开花,川原近远间蒸腾着红霞。
初来时仍然思念故乡,时间久了这里便成了家。
渔舟的孩子们来这里做什么,彼此猜疑再问言语。
大蛇中断了前王的统治,群马南渡迎来了新主。
听到最后的告别声让人凄然,自己说已经过去了六百年。
当时的万事皆为眼见,谁知如今流传了多少。
争着送酒食来款待,礼数各异,酒席也不同。
月明之下,玉堂空寂,骨冷魂清无梦可做。
半夜金鸡啼鸣,火轮飞出,惊动了客人的心。
人间的烦恼无法停留,离别依然让人难以忍受。
船只启航时回头一望,万里苍茫,烟水弥漫黄昏。
世俗又怎知虚伪与真实,至今流传者仍是武陵人。


注释:

  • 神仙:指传说中的神灵或仙人。
  • 桃源:指桃花源,传说中的理想世界。
  • 武陵:指武陵山,传说中桃源的所在地。
  • 南宫:指南宫景,传说中的隐士。
  • 金鸡:指公鸡,象征清晨的到来。
  • 樽俎:指酒器和菜肴,象征宴席。

典故解析: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描绘的一个理想社会,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和平与宁静。在诗中,韩愈通过对桃源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及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文风格刚劲有力,语言简练,擅长议论和描写。

创作背景:

《桃源图》写于韩愈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之时。通过描写桃源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桃源图》通过描绘桃源的景象,深刻揭示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韩愈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个虚幻而美丽的桃花源,表达出对人间繁杂与离别的感慨。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桃源的美丽景象,流水、山峦、宫室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恍若隔世的宁静。而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纷扰与离别的无奈。特别是“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一句,充分体现出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桃源的描绘,更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展现了韩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仙有无何渺茫:神仙的存在与否是多么渺茫,表达对神话传说的质疑。
  2. 桃源之说诚荒唐:桃源的传说确实荒唐,反映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3. 流水盘回山百转:描绘了桃源的优美景色,流水与山的结合。
  4. 生绡数幅垂中堂:生绡是绣帕,象征美好与富贵。
  5. 武陵太守好事者:武陵的太守是一个热心的人,寄信给南宫。
  6. 南宫先生忻得之:南宫对这封信很高兴,波涛入笔写下了美文。
  7. 文工画妙各臻极:文采与画技都达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8. 异境恍惚移于斯:异乡的景象仿佛在此出现,表现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9. 架岩凿谷开宫室:描写了桃源的建筑与环境,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10. 接屋连墙千万日:形象地表现出桃源的壮丽与繁华。
  11. 嬴颠刘蹶了不闻:历史人物的事迹无人提及,反映对历史的淡漠。
  12. 地坼天分非所恤:地裂天崩的事也不必在意,表现对现实的无奈。
  13. 种桃处处惟开花:桃花源的美丽景象,暗示理想的存在。
  14. 川原近远蒸红霞: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5. 初来犹自念乡邑:初到桃源时仍然思念故乡,表现人类对故土的依恋。
  16. 岁久此地还成家:时间久了,桃源便成了新的家,表现适应与归属。
  17. 渔舟之子来何所:渔舟的孩子们来到这里,表现人与自然的联系。
  18. 物色相猜更问语:彼此猜疑与询问,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
  19. 大蛇中断丧前王: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替,表现历史的流动。
  20. 群马南渡开新主:新主的到来,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21. 听终辞绝共凄然:听到告别时的悲伤,表达对离别的感慨。
  22. 自说经今六百年:自言自语,感叹时间的流逝。
  23. 当时万事皆眼见:当时的万事都是真实可见,表现对现实的反思。
  24. 不知几许犹流传:谁知如今流传了多少,表达对历史的无奈。
  25. 争持酒食来相馈:人们争相送酒食来款待,表现人情的温暖。
  26. 礼数不同樽俎异:不同的礼数与宴席,反映社会的多样性。
  27. 月明伴宿玉堂空:月光下的空寂,表现孤独感。
  28. 骨冷魂清无梦寐:骨冷魂清,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无梦。
  29. 夜半金鸡啁哳鸣:深夜的金鸡鸣叫,象征清晨的到来。
  30. 火轮飞出客心惊:火轮飞出,惊动了客人的心,表现紧张感。
  31. 人间有累不可住:人间的烦恼无法停留,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32. 依然离别难为情:离别依然让人难以忍受,表现对友情的珍视。
  33. 船开棹进一回顾:船只启航时回头一望,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34. 万里苍苍烟水暮:万里之间的苍茫与烟雾,表现对未来的迷茫。
  35. 世俗宁知伪与真:世俗又怎知虚伪与真实,表现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36. 至今传者武陵人:至今仍有人传颂武陵人的故事,反映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源比作理想世界。
  • 拟人:流水与山仿佛有了生命。
  • 对仗:如“月明伴宿”与“骨冷魂清”,体现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桃源的美丽与理想,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韩愈深刻的人生哲学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着理想社会与美好生活。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月明: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金鸡: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烟水:象征迷茫与不确定的未来。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桃源象征着人们向往的乌托邦,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理想世界
    • B. 现实生活
    • C. 过去的回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流水盘回山百转”,意在描绘__的美丽景象。

  3. 判断题:诗人对桃源的描述是积极向上的。 (对 / 错)

答案:

  1. A. 理想世界
  2. 桃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vs. 韩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对桃源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韩愈在《桃源图》中则通过对桃源的质疑反思现实,展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韩愈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远归 踏莎行 有忆 踏莎行 答文叔问送别即用其韵 踏莎行 春夜写怀 踏莎行·葱草身才 踏莎行 艺兰 踏莎行·月朏银河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二 晓发梦归,次前韵 踏莎行题碧山跋保母帖墨迹用其题草窗词卷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接结尾的成语 夕字旁的字 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入将相 宾客如云 委曲从顺 通文达理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卜字旁的字 慵夫 木芽 豸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迁舍 荏弱无能 一命鸣呼 耳刀旁的字 运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