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3:23
西江中氵霝波四截,涌出一峰青堞土臬。
外如削成中缺裂,阳气发生阴气结。
是时炎天五六月,上有火云下冰雪。
夜色晨光相荡沃,积翠流霞满坑谷。
龙泓彻底沙布金,鸟道插云梯甃玉。
架险凌虚随指顾,榱桷玲珑皆固护。
斡流倒景不可窥,万仞千崖生跬步。
日华重重上金榜,丹楹碧砌真珠网。
此时天海风浪清,吴楚万家皆在掌。
琼楼菌阁纷明媚,曲槛回轩深且邃。
海鸟夜上珊瑚枝,江花晓落琉璃地。
有时倒影沈江底,万状分明光似洗。
不知水上有楼台,却就波中看闭启。
舟人忘却江水深,水神误到人间世。
欻然风生波出没,瀖濩晶莹无定物。
居人相顾非人间,如到日宫经月窟。
信知灵境长有灵,住者不得无仙骨。
三神山上蓬莱宫,徒有丹青人未逢。
何如此处灵山宅,清凉不与嚣尘隔。
曾到金山处处行,梦魂长羡金山客。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3:23
金山行
(润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窦庠 〔唐代〕
西江中氵霝波四截,
涌出一峰青堞土臬。
外如削成中缺裂,
阳气发生阴气结。
是时炎天五六月,
上有火云下冰雪。
夜色晨光相荡沃,
积翠流霞满坑谷。
龙泓彻底沙布金,
鸟道插云梯甃玉。
架险凌虚随指顾,
榱桷玲珑皆固护。
斡流倒景不可窥,
万仞千崖生跬步。
日华重重上金榜,
丹楹碧砌真珠网。
此时天海风浪清,
吴楚万家皆在掌。
琼楼菌阁纷明媚,
曲槛回轩深且邃。
海鸟夜上珊瑚枝,
江花晓落琉璃地。
有时倒影沈江底,
万状分明光似洗。
不知水上有楼台,
却就波中看闭启。
舟人忘却江水深,
水神误到人间世。
欻然风生波出没,
瀖濩晶莹无定物。
居人相顾非人间,
如到日宫经月窟。
信知灵境长有灵,
住者不得无仙骨。
三神山上蓬莱宫,
徒有丹青人未逢。
何如此处灵山宅,
清凉不与嚣尘隔。
曾到金山处处行,
梦魂长羡金山客。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通过对西江水流的描写,展现出金山寺屹立于江心的雄伟。五月炎夏,阳光炙烤,云层火红,江面却如冰雪般清凉。夜色和晨光交织,山谷被翠绿和流霞装点。龙潭清澈如金,鸟道通往云端,宛如玉阶。寺庙建筑华美,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舟人忘却了江水的深邃,似乎误入了人间与水神的交界。诗人感受到灵境的存在,认为这里的居住者必然是有仙骨之人。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金山客人的羡慕之情,渴望在这样的灵山之地遨游。
作者介绍:窦庠(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诗歌描绘自然景色和游历见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
创作背景:诗作的背景是在润州金山寺,诗人游览此地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写下了这首充满想象力和灵性之作。金山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成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金山行》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金山寺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氛围。诗中以“西江”开篇,描绘波澜起伏的水面,给人一种动感和生机。接着,诗人描绘出金山的青翠与灵动,利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出阳光与阴影、热与寒的交错,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诸如“龙泓”、“琼楼菌阁”等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金山客人生活的羡慕,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整体上,诗歌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反映出他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金山寺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火云”与“冰雪”的对比,强调了什么?
“龙泓彻底沙布金”中,“龙泓”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金山行》的详细解析与相关学习内容,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