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拟孟东野闻砧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6:35:30

诗句

寄书书不达,寄衣衣欲裂。

谁将一片声,敲落千山月。

欲知声中悲,请看指上血。

血指犹可浣,柰此双鬓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5:30

原文展示:

寄书书不达,寄衣衣欲裂。
谁将一片声,敲落千山月。
欲知声中悲,请看指上血。
血指犹可浣,柰此双鬓雪。

白话文翻译:

寄出的书信无法送达,寄出的衣物也快要撕裂。
是谁用这片声音,敲落了千山的明月?
想要知道这声音中的悲伤,请看我手指上的血。
血迹虽然还能洗净,但我的两鬓却已斑白。

注释:

  • 寄书: 寄出的书信。
  • 不达: 无法送达。
  • 寄衣: 寄出的衣物。
  • 欲裂: 快要撕裂,形容心中焦急。
  • 一片声: 一声呐喊或悲鸣。
  • 敲落: 敲打落下,形容声音的影响。
  • 千山月: 形容月光洒遍千山,意象辽阔。
  • 声中悲: 声音中所蕴含的悲伤。
  • 指上血: 手指上的鲜血,象征痛苦。
  • 血指犹可浣: 血迹还可以清洗。
  • 双鬓雪: 两鬓已白,如雪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乃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多抒发个人情感,善于运用意象表达内心的苦闷与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可能受到社会动荡、个人生活困境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渴望与失落,以及深沉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孤独。开头两句“寄书书不达,寄衣衣欲裂”表现了诗人对无法传达情感的痛苦,寄信与寄衣都未能传递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反而让人感到更加绝望。接下来的“谁将一片声,敲落千山月”则通过比喻将声音与明月联系在一起,暗示着那份悲伤的广泛与深入,仿佛整个自然界都为之动容。最后两句“欲知声中悲,请看指上血。血指犹可浣,柰此双鬓雪”以血作为情感的象征,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法洗净的悲伤,同时以“双鬓雪”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寄书书不达,寄衣衣欲裂”:表达了寄信和寄衣的失落与焦虑。
    2. “谁将一片声,敲落千山月”:用声音的力量描绘出悲伤的广泛影响。
    3. “欲知声中悲,请看指上血”:引导读者理解情感的深度。
    4. “血指犹可浣,柰此双鬓雪”: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时间的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声音”比作“敲落千山月”,表现出声音的力量。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形成音韵的和谐。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失去的哀伤,对亲情、友情的渴望,以及时间带来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 寄书: 代表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千山月: 象征广阔的孤独与无奈。
  • 血指: 代表痛苦与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
  • 双鬓雪: 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寄书书不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高兴
    • C. 安慰
  2. “千山月”中的“月”象征了什么?

    • A. 明亮
    • B. 孤独
    • C. 强烈
  3. 诗人提到的“指上血”代表什么?

    • A. 喜悦
    • B. 痛苦
    • C. 轻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许乃济的《拟孟东野闻砧》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但许乃济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兄弟情深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析》
  • 《情感与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莫是西湖 满江红慢 满江红 其九 顾庵有同荔裳樵湖楼小坐因忆阮亭之作,再次韵并寄诸弟 满江红 题画,半江红树卖鲈鱼 满江红 其三 忆故园种竹栽篱,怅然寄内 满江红 岁暮渡江用宋荔裳观察曹顾庵太史王西樵考功倡和原韵 满江红 其一 有感于临城匪祸,次雪儿韵 满江红 其三 江行雨泊,再和前韵 满江红 其七 过周山人山居留宿 满江红 听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隐痛 塞结尾的成语 迁延岁月 欠字旁的字 蓬荜有辉 密室 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如胶投漆 白书 一底一面 毛字旁的字 材疏志大 干净利索 蚁忱 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