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上鲍大夫(防)》

时间: 2025-04-26 17:00:20

诗句

行尽江南塞北时,无人不诵鲍家诗。

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0:20

原文展示:

上鲍大夫(防)
作者:崔子向 〔唐代〕
行尽江南塞北时,无人不诵鲍家诗。
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走遍了江南和塞北的地方,发现没有人不在诵读鲍家的诗篇。可是东堂的桂树,不知何年被折断,如今只剩下少许的枝丫。

注释:

  • 行尽江南塞北:行遍了江南和塞北,指作者走遍了南北各地。
  • 无人不诵:没有人不吟诵,强调鲍家的诗广为流传。
  • 东堂桂树:东边的堂屋里种植的桂树,桂树在古代常被视为高雅和清 fragrant 的象征。
  • 何年折:指桂树不知何时折断,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少一枝:只剩下少数的枝条,象征着衰落和损失。

典故解析:

鲍家诗:指的是鲍照的诗作,鲍照是南朝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广受欢迎。此处提及,意在强调鲍照的诗歌在当时的影响力和流传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子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艺术的繁荣时期。作者通过对鲍家诗的赞美,反映了文学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鲍家诗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怀。诗的开头“行尽江南塞北时”,用“行尽”二字,传达出作者的游历经历,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渴望与追求。而“无人不诵鲍家诗”,则彰显了鲍照诗作的影响力,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文学的普遍喜爱。

接下来的两句则从对比中引出情感的变化。“东堂桂树何年折”,在描绘桂树的同时,隐喻着过去的美好已经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惋惜。最后一句“直至如今少一枝”,更是加深了这种伤感,桂树的衰败象征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结合上达到了一种和谐,既有对文学的敬仰,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体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行尽江南塞北时”:表达了作者游历的广泛,表明他的见识和经历。
    • “无人不诵鲍家诗”:强调了鲍照的诗作在当时的广泛流传和影响。
    • “东堂桂树何年折”:通过桂树的折断,隐喻了美好事物的消逝。
    • “直至如今少一枝”:进一步加深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行尽江南塞北时,无人不诵鲍家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桂树象征着美好、清雅,折断则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鲍照诗作的赞美,同时也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消失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桂树:象征着高洁与优雅,同时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折断则暗示着失去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鲍家诗”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鲍照
    c) 杜甫

  2. “东堂桂树何年折”中的“桂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
    c) 权力

  3.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答案:

  1. b) 鲍照
  2. b) 高洁
  3. b) 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崔子向与鲍照:崔子向在此诗中对鲍照的诗歌表示敬仰,反映出对古代诗人作品的赞美与传承。
  • 李白与杜甫:两人风格迥异,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但都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查询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 初晴 次韵昌叔咏尘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 司马迁 余寒 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 休假大佛寺 山田久欲折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涉的词语有哪些 弋字旁的字 跕躞 包含黩的词语有哪些 细枝末节 得众 川字旁的字 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云天高谊 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赀之损 戈字旁的字 不劳而获 一十八般兵器 立功立德 建之底的字 隶字旁的字 情景交融 乐事劝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