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09
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 ——梅尧臣
天地如转磨,屑屑今古人。 一落大化手,团品惟其新。 不幸积不用,衮衮同埃尘。 日月行何穷,过尽千万春。 人生占几许,百岁犹比晨。 君求灊山潜,舍去两朱轮。 愿效陶渊明,翦纱为破巾。 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 看云举大杓,杓造舒州民。 李白尝爱之,死生曾与均。 此志我亦有,更将猿鸟亲。
天地就像一个转动的磨盘,古今人事细微如尘埃。一旦落入大自然的掌控,只有新旧的不同而已。不幸的是,许多事情积累却无人使用,最终与尘埃混同。日月的行程何其无穷,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人生能占据多少呢?百年光阴犹如晨曦般短暂。你渴望到达潜藏的灊山,便要舍弃那两轮朱色的车轮。愿意效仿陶渊明,撕扯纱布做成破旧的头巾。山前溪水多有鱼鳞,山下的酒更是醇厚。看那云彩,我用大杓盛水,这杓子是给舒州的百姓造的。李白曾经喜爱这种生活,生与死曾与它平等。我也有这样的志向,愿与猿鸟亲近。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而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物,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是梅尧臣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正值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梅尧臣的《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篇以“天地如转磨”引入,暗示历史的循环与人事的渺小,随即通过对比揭示了人生命运的短暂与无常。诗中反复提到“隐逸”的理念,体现了诗人对喧嚣世事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在描写自然景象时,诗人通过“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展现了大自然的丰饶与人间的美好。此处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当提到陶渊明时,诗人将自己与古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逍遥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李白,表明诗人与前辈的情感共鸣,尽管生与死的距离似乎遥远,但志向却是一致的。这种对志向的执着,让整首诗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历史轮回的思考,传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人世繁华的反思与厌倦。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人世繁华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隐逸的理想是通过哪个历史人物体现的?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日月行何穷”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思考?
A. 时间的有限性
B. 人生的无常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永恒
作者希望通过哪种方式与自然亲近?
A. 追求功名
B. 避世隐居
C. 游历四方
D. 参与政治
梅尧臣与陶渊明的诗歌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梅尧臣的作品更强调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轮回,而陶渊明则更侧重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