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平乐》

时间: 2025-07-29 17:16:00

诗句

萋萋芳草。

怨得王孙老。

瘦损腰围罗带小。

长是锦书来少。

玉箫吹落梅花。

晓寒犹透轻纱。

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7:16:00

原文展示:

萋萋芳草。怨得王孙老。瘦损腰围罗带小。长是锦书来少。玉箫吹落梅花。晓寒犹透轻纱。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满地的芳草,令我怨恨那王孙已老,身形憔悴,腰围的罗带显得格外小。总是期待着锦书的来信,却总是难以见到。清晨的寒风吹落了梅花,寒意透过轻纱依然刺骨。惊醒了我那半屏幽静的梦境,窗外的淡月下,乌鸦在啼叫。

注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芳草:有香气的草,象征美好的事物。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代远方的恋人。
  • 锦书:用华美的书信,象征思念之情。
  • 玉箫:用玉制成的笛子,表示音乐的优雅。
  • 轻纱:轻薄的纱布,形容薄弱的衣物,带有寒意。
  • 幽梦:静谧的梦境,暗示内心的期盼与惆怅。
  • 淡月:微弱的月光,增加了诗的意境。

典故解析:

词中提到的“王孙”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王孙”一词,常常用来象征思念的对象或恋人。梅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高洁与坚韧,而这里的“玉箫”则表现了音乐的清雅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翰,字文华,号晦庵,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以情感细腻、品味高雅著称。他的词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情的思索,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刘翰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因思念而作,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作品的背景可能与当时南宋的社会环境有关,文人们多有离愁别绪,尤其是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孤独而惆怅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开头以“萋萋芳草”引入,渲染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场景,但随即转向对“王孙”的怨恨,表现出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对美好青春的怀念。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形的消瘦,腰围的罗带显得小,暗示着岁月的蹉跎和对爱情的渴望。通过“长是锦书来少”,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期待,却总是音信稀少,令人心生感慨。

下半部分以“玉箫吹落梅花”描绘了清晨的音乐和梅花的凋零,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孤独感。再加上“晓寒犹透轻纱”,更是渗透出一种清晨的寒意,强化了孤独的气氛。最后的“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则将整首词推向高潮,梦境的惊醒与外界的啼鸣交织在一起,留下无尽的思索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萋萋芳草。
    表达了生机与美好,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2. 怨得王孙老。
    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怨恨,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加剧。

  3. 瘦损腰围罗带小。
    通过身体的变化反映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4. 长是锦书来少。
    表达对书信的期待与无奈,增添了思念的深度。

  5. 玉箫吹落梅花。
    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

  6. 晓寒犹透轻纱。
    寒意透过轻纱,突出孤独感。

  7. 惊起半屏幽梦,
    梦醒时分,内心的宁静被打破,带来新的思考。

  8. 小窗淡月啼鸦。
    清晨的宁静被打破,乌鸦的啼叫象征着生活的现实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箫”比喻音乐的优雅。
  • 拟人:将梅花与音乐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长是锦书来少”对“瘦损腰围罗带小”,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思念、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命的美好,亦是短暂的象征。
  • 王孙:象征远方的恋人,承载着思念与情感。
  • 玉箫: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但在此处也代表着美好的逝去。
  • 晓寒:象征轻微的孤独与清晨的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萋萋芳草”中的“萋萋”指的是: A. 草木繁茂的样子
    B. 草木枯萎的样子
    C. 草木凋零的样子
    D. 草木稀疏的样子

  2. 词中提到的“王孙”主要象征: A. 朋友
    B. 亲人
    C. 远方的恋人
    D. 诗人自己

  3. “玉箫吹落梅花”表达了: A. 生命的美好
    B. 孤独与失落
    C. 快乐的时光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刘翰更多地表现了孤独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对生活的感悟。刘翰的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而李清照则情感更为细腻,具有更强的女性视角和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常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一 题冲虚堂 送于真人 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 主簿治 赠青城洞翁二首 赠青城洞翁二首 运使徐中奉寻李隐者于本部因临访上清遂得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椎心饮泣 克勤克俭 血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疑抱 瓦字旁的字 党同伐异 长筭远略 黻班 丝弦 豆字旁的字 兢慎 字斟句酌 告结尾的成语 挤手捏脚 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