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7:1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7:16:00
萋萋芳草。怨得王孙老。瘦损腰围罗带小。长是锦书来少。玉箫吹落梅花。晓寒犹透轻纱。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这首词描绘了满地的芳草,令我怨恨那王孙已老,身形憔悴,腰围的罗带显得格外小。总是期待着锦书的来信,却总是难以见到。清晨的寒风吹落了梅花,寒意透过轻纱依然刺骨。惊醒了我那半屏幽静的梦境,窗外的淡月下,乌鸦在啼叫。
词中提到的“王孙”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王孙”一词,常常用来象征思念的对象或恋人。梅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高洁与坚韧,而这里的“玉箫”则表现了音乐的清雅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刘翰,字文华,号晦庵,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以情感细腻、品味高雅著称。他的词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情的思索,风格清新脱俗。
《清平乐》是刘翰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因思念而作,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作品的背景可能与当时南宋的社会环境有关,文人们多有离愁别绪,尤其是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这首《清平乐》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孤独而惆怅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开头以“萋萋芳草”引入,渲染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场景,但随即转向对“王孙”的怨恨,表现出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对美好青春的怀念。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形的消瘦,腰围的罗带显得小,暗示着岁月的蹉跎和对爱情的渴望。通过“长是锦书来少”,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期待,却总是音信稀少,令人心生感慨。
下半部分以“玉箫吹落梅花”描绘了清晨的音乐和梅花的凋零,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孤独感。再加上“晓寒犹透轻纱”,更是渗透出一种清晨的寒意,强化了孤独的气氛。最后的“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则将整首词推向高潮,梦境的惊醒与外界的啼鸣交织在一起,留下无尽的思索与感悟。
萋萋芳草。
表达了生机与美好,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怨得王孙老。
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怨恨,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加剧。
瘦损腰围罗带小。
通过身体的变化反映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长是锦书来少。
表达对书信的期待与无奈,增添了思念的深度。
玉箫吹落梅花。
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
晓寒犹透轻纱。
寒意透过轻纱,突出孤独感。
惊起半屏幽梦,
梦醒时分,内心的宁静被打破,带来新的思考。
小窗淡月啼鸦。
清晨的宁静被打破,乌鸦的啼叫象征着生活的现实与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思念、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萋萋芳草”中的“萋萋”指的是:
A. 草木繁茂的样子
B. 草木枯萎的样子
C. 草木凋零的样子
D. 草木稀疏的样子
词中提到的“王孙”主要象征:
A. 朋友
B. 亲人
C. 远方的恋人
D. 诗人自己
“玉箫吹落梅花”表达了:
A. 生命的美好
B. 孤独与失落
C. 快乐的时光
D. 友情的珍贵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刘翰更多地表现了孤独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对生活的感悟。刘翰的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而李清照则情感更为细腻,具有更强的女性视角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