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祝英台》

时间: 2025-05-23 13:48:29

诗句

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

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

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诮不顾、斗斜三鼓。

甚无据。

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

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

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48:29

原文展示:

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
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
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诮不顾斗斜三鼓。
甚无据。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
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
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宝蟾,朱红的阁楼静谧无声,新燕在窗前轻声啁啾。
我还记得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的小桥小路。
春天的嫩笋柔软而微小,轻轻漂浮在水面上,显得纤细稳重,真是无视了三更的鼓声。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依据。谁会相信一瞬间就能是春天,黄莺的歌声无法永驻。
柳树的颜色和青苔的痕迹,风雨中默默无闻的花圃。
仔细看那细长的带子和银钩,绡巾上的香泪,算不枉那段时光的付出。

注释:

  • 宝蟾:指月亮,古人常以蟾蜍形象比喻月亮。
  • 朱阁:红色的楼阁,象征华丽与宁静。
  • 元宵: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 灯火小桥路:指元宵节时灯火通明的小桥小路,描绘节日气氛。
  • 春笋:春天生长的嫩笋,象征春天的生机。
  • 凌波:比喻轻盈如水的样子。
  • 斗斜三鼓:指夜半时分,三更的鼓声。
  • 柳色苔痕:柳树的颜色和苔藓的印记,代表春天的气息。
  • 罗带银钩:形容轻盈的带子和精致的钩子,象征美好事物。
  • 绡巾香泪:绡巾上沾有香泪,代表思念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字景山,号清江,宋代诗人,晚号云间居士,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之美,常蕴含深厚的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

《祝英台》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之际,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元宵的节日气氛,寄托了对往昔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祝英台》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诗的开头以“宝蟾明,朱阁静”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夜晚。新燕轻声啁啾,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带来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接着,诗人回忆起元宵的欢庆场景,“灯火小桥路”描绘了一个灯火辉煌的节日夜晚,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们欢聚一堂的热闹情景。而“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则运用春笋和水波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新生与轻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然而,诗人又在“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中表达出对春天短暂的惋惜,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描绘出春雨浸润下的花圃,蕴含着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结尾处的“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则将个人情感与美好回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对温柔往事的深情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蟾明,朱阁静:描绘出月光下的宁静夜晚,营造出一种祥和气氛。
  • 新燕近帘语:新燕在窗前啁啾,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回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春天的嫩笋与水波,象征生机与轻盈。
  • 诮不顾斗斜三鼓:形容春天的短暂与孤独,暗示夜晚的静谧。
  • 甚无据。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对春天短暂的感慨,莺声如梦,难以长久。
  • 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描绘出春雨下的花圃,暗含对流逝春光的惋惜。
  • 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表达对往日情感的念念不忘,细腻而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宝蟾”比喻月亮,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新燕的“语”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蟾:象征月亮,代表宁静与美好。
  • 朱阁:象征华丽与安宁。
  • 新燕:象征春天与生机。
  • 元宵:象征团聚与欢乐。
  • 春笋:象征新生与希望。
  • 柳色苔痕:象征春的气息与流逝的时光。
  • 绡巾香泪:象征思念与感伤。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宝蟾”在诗中指代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太阳
    D. 云彩

  2. 诗中提到的“元宵”主要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团聚与欢乐
    C. 争斗
    D. 遗忘

  3. “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失落与惋惜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探讨春天的主题,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月下独酌》:通过月亮与酒,表达个人孤独情感,风格更为自由洒脱。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吕渭老评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六头赋送李参军 奉寄平原颜太守 赠任华 送田少府贬苍梧 苦雪四首·其四 苦雪四首·其二 东平路中遇大水 东平路作三首 鲁西至东平 遇冲和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字旁的字 楚雨巫云 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兵马俑 公裳 日字旁的字 戕害不辜 爿字旁的字 明法审令 私字儿的字 行尸走肉 悬定 有首有尾 从物 大字旁的字 乡饮大宾 包含摄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