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30:39
老矣杜陵客,草堂倚江干。
故人相幽筑,皇天悯生还。
君家付楚炬,结构当时嘻。
谓得风雅力,竹木供大官。
城边夜归鹤,杳杳发长欢。
朱甍昔峨峨,碧草今曼曼。
何去荫白茅,容膝有余安。
我哀丧乱余,人烟半凋残。
风凄狐兔警,露重星斗寒。
丈夫坐一室,此念驰九寰,
所以草堂人,安得千万间。
这首诗的作者已经年老,回首往昔,他曾在杜陵(指杜甫的故居)做客,草堂倚靠在江边。昔日的朋友依然在幽静的地方搭建房屋,苍天对生命的怜悯使他重获生机。君家(朋友的家)点燃楚炬(古代一种灯具),在当时的建筑中显得特别欢笑。人们以为能够借助风雅的力量,竹木成为大官的供品。城边的归鹤在夜晚飞回,悠扬的鸣叫带来长久的欢乐。曾经高耸的朱红屋顶,如今的碧绿草地,景色变得曼妙。白茅的阴影何去何从,正好容膝而坐,心中感到安宁。我为丧乱而感到悲伤,人烟稀少,凋零一半。寒风凄厉,狐兔警觉,露水沉重,星斗寒冷。身为丈夫坐在一个房间中,这种思念如同驰骋在九天之上。因此,像草堂的人,怎么能够拥有千万个房间呢?
林景熙,宋代诗人,有着较高的文学造诣。他的诗歌通常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本诗可能是在林景熙晚年时写的,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故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陈子植草庐成求予赋》是一首表现隐居情怀与人生感悟的诗。诗中的杜陵客通过回忆往昔,表达了对草堂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深情。在诗歌的开头,老矣的杜陵客身处江边草堂,景象优美,这种宁静的环境与风雅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苍天悯生还”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反复提到的“草堂”,不仅是隐居的代名词,更是诗人心灵安放之处的象征。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渐渐引入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对时局变化的无奈与感伤。尤其是“我哀丧乱余,人烟半凋残”,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对人间温情的渴望。
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极具音乐感,充分展示了林景熙细腻的观察与深邃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隐居生活的礼赞,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值得细细品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杜陵”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乡?
诗中“草堂”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朱甍”指什么?
答案: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表现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林景熙的诗更加强调对社会动荡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与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