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4:41
围炉独拥夜深红,已是摧颓一老翁。
断简半披还半掩,如今不作蠹书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独自坐在炉边,夜色深沉,炉火的红光映照着他已显得衰老的面容。如今,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啃噬书籍的书虫,他的书简只是一半展开着,另一半则是掩盖着,显示出他对过往的怀念与如今的无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蠹书虫”一词源于古代文人对书籍的珍视,常用来形容那些痴迷于读书的人。这里则暗示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生活状态的反思与否定,表达了对当下孤独与衰老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反思,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老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表现出孤独和衰老的无奈,以及对知识的珍惜与对自己过去状态的反思。
这首《绝句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老人的孤独与无奈。围炉而坐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温暖与孤独交织的氛围。诗中“夜深红”的炉火映衬出老人的孤独,烘托出他内心的沉重与寂寞。诗人以“摧颓”来形容自己的衰老,既是对身体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心境的深刻反思。接下来的“断简半披还半掩”,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抑郁,曾经的书卷已然破损,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全心投入。最后一句“不作蠹书虫”,则是一种自我告别,对曾经的痴迷与追求的放下,意味着他对生命的重新审视与理解。这首诗不仅抒发了对自我衰老的感慨,也传达了对知识的珍惜,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炉火的温暖与老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此外,诗中的比喻如“蠹书虫”形象地传达出对知识的痴迷与对人生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和孤独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珍惜与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围炉”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已是摧颓一老翁”中“摧颓”一词的意思是:
诗中“蠹书虫”所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流谦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王维的诗歌中常常蕴含着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李流谦的孤独主题形成对比,展示出不同的生命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