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悯农》

时间: 2025-05-07 11:34:08

诗句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34:08

原文展示: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幼苗被扫地干净,春天的幼苗刚刚破土而出。
还要积累旧的粮食,怎么会有蔬菜的颜色呢?
不知一年到头耕作,竟然连一天的饭食都没有。
守卫的官员如同民众的父母,贱民却只能无奈地呼喊。

注释:

  • 扫地尽:形容秋天的幼苗已经被收割或毁坏。
  • 破土出:指春天的幼苗刚刚从土壤中出来,象征新的希望。
  • 积陈陈:意为积存旧粮食,暗示收成不足。
  • 菜色:指蔬菜的颜色,这里引申为生活的富足。
  • 终年耕:指一整年的耕作,强调辛苦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 守令:指地方官员,守护民众的责任。
  • 贱士:指地位低下的百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农事诗闻名,关心民生疾苦,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艰难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苦况,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歌鉴赏:

《悯农》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当时农民的艰辛与困境。诗中“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对比鲜明,展现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自然的无情,寓意着农民在辛劳之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接下来的“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更是直白地指出了粮食不足的问题,暗示农民生活的困苦和社会对他们的忽视。诗的最后两句“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则揭示了官民关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官员的无奈和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简洁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漠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苗扫地尽:秋季的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暗示收成的结束。
  2. 春苗破土出:春季的新生命开始生长,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3. 尚当积陈陈: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还需积存旧粮,表明生活的窘迫。
  4. 那得有菜色:质疑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如何能有丰盛的食物。
  5. 不知终年耕:表达农民一年辛劳的无奈。
  6. 未了一日食:连一天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
  7. 守令民父母:官员本应如父母般保护人民。
  8. 贱士但挽嘿:底层百姓只能无助地呼喊,反映了无奈与悲哀。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秋与春的对比,突显农民的苦与希望。使用了比喻,将官员比作父母,强调其责任和义务。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农民的辛劳与困苦为主题,强调了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心与思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对底层民众的冷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苗:象征着收获的无奈与结束。
  • 春苗: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粮食:代表生存的基本保障与生活的富足。
  • 守令:隐喻社会的管理者与权力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苗扫地尽”意味着什么? A. 秋天的作物丰收
    B. 秋天的作物已被收割
    C. 秋天的作物生长良好

  2. “尚当积陈陈”中的“积”指什么? A. 积蓄粮食
    B. 积累财富
    C. 积存旧的

  3. 诗中提到的“守令”是指什么? A. 农民
    B. 官员
    C. 商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人民生活与困境的作品。
  • 白居易《卖炭翁》:描绘底层人民的艰辛。

诗词对比

  • 李流谦《悯农》与杜甫《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但李流谦更侧重于农事的艰辛,而杜甫则兼顾了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流谦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亭怨慢 别岁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赋得春日凝妆上翠楼,和叶蕃鲜 长亭怨慢 和素君韵寄远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柳如是小印 长亭怨慢 黄仲韬伯舅以潞舸词属题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回乡吟二首之二 长亭怨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帷薄不修 朱宣 七支八搭 羽林孤儿 逸以待劳 采字头的字 尾结尾的成语 走之旁的字 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诘诎聱牙 人字头的字 包含拘的词语有哪些 首开头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柔情侠骨 金断觿决 百善 十字旁的字 汗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