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4:11
散朴浇淳万事新,
腐儒空有涕沾巾。
唐虞不是终难致,自欠皋夔一辈人。
这首诗表达了对新事物的向往和对传统儒学的失望。诗人认为,虽然现在一切都在更新,但那些古老的儒者们只会空流泪。唐虞时代的理想早已无法实现,最终只能依赖于皋夔这样的后辈。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复兴,其诗词多表现爱国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陆游的诗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用历史典故表达他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龟堂杂兴十首 其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力衰弱、士人失落之际。诗人在困境中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表达了对新旧交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传统儒学与新时代思潮的矛盾。开篇“散朴浇淳万事新”展现了诗人对新事物的期待与向往,强调了社会的变革与更新。然而,转折处提到的“腐儒”则暗示了以往的传统文化在面对新形势时显得无能为力。流泪的儒者仅有情感上的共鸣,却缺乏实际的改变能力,体现了对传统的冷嘲热讽。
而“唐虞不是终难致”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反思,强调了唐虞时代的美好已不再,现实中缺乏真正能继承这种理想的人才。“自欠皋夔一辈人”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无奈与期待,既承认当代人的不足,又希望未来能出现像皋夔这样的优秀人物,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与社会变革的背景,展现了陆游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新事物的期望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敏感与对未来的渴望。
“散朴浇淳”中的“浇淳”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腐儒”指代什么?
“唐虞不是终难致”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陆游的《龟堂杂兴十首 其十》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涉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但陆游更加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而苏轼则更多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两者都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情感与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