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农桑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7-27 11:25:04

诗句

蚕如黑蚁稻青针,夫妇耕桑各苦心。

但得老亲供养足,不羞布袂与蒿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25:04

原文展示:

蚕如黑蚁稻青针,
夫妇耕桑各苦心。
但得老亲供养足,不羞布袂与蒿簪。

白话文翻译:

蚕虫像黑色的蚂蚁,稻谷如青色的针。
夫妻二人辛勤耕作桑田,心中各自都感到苦涩。
只要能让年老的父母衣食无忧,
就算穿着粗布衣裳和草簪子也无所谓。

注释:

  • 蚕如黑蚁:蚕虫的颜色和形态像黑蚂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蚕的样子。
  • 稻青针:指稻苗的颜色青翠,形状细长,像针一样尖细。
  • 夫妇耕桑:指夫妻共同耕作桑树,表现出家庭的合作精神。
  • 苦心:形容心中忧虑与辛劳。
  • 老亲供养足:只要能够供养年迈的父母,生活就足够了。
  • 布袂与蒿簪:布袂指的是粗布衣裳,蒿簪则是用蒿草做的发簪,都是简朴的生活用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以豪放、清新见长,作品题材涵盖山水、田园、历史、边塞等。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边境不安。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切关怀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桑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农夫家庭的辛勤与无奈。开头的“蚕如黑蚁,稻青针”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劳动的艰辛。蚕与稻的形象深刻体现了农民生活的基本依赖:养蚕和种稻。随后的“夫妇耕桑各苦心”则突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与责任,夫妻二人各自承受着生活的重负,传达出一种深沉的苦心和无奈的情感。

接下来的“但得老亲供养足”则转向更深层的情感,表达了对父母的孝心。尽管生活艰辛,但只要能够供养年迈的父母,诗人便感到心安。最后一句“不羞布袂与蒿簪”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体现了朴素的价值观,强调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陆游对农村生活的真实观察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切思考,表现了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蚕和稻的比喻,描绘出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
    • 第二联强调夫妻共同承担的辛劳,表现了家庭团结和共同奋斗的精神。
    • 第三联则转向对亲情的强调,表现出孝道的传统美德。
    • 最后一句则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生活的满足。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蚕如黑蚁”、“稻青针”进行形象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仗,使得读起来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题围绕着农桑生活的艰辛与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表达了对父母的孝心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突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勤劳与希望。
  • :代表着丰收与生活基础。
  • 夫妇: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责任。
  • 老亲:象征着孝顺与对家庭的关爱。
  • 布袂与蒿簪:象征着朴实的生活态度与淡泊的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蚕如黑蚁”指的是什么?

    • A. 蚕的颜色
    • B. 蚕的数量
    • C. 蚕的形状
  2. 诗中提到的“老亲供养足”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物质生活
    • B. 对父母的孝心
    • C. 对未来的希望
  3. “不羞布袂与蒿簪”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奢华
    • B. 对物质的淡泊
    •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农桑四首》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关注,但杜甫的诗更强调国家动荡带来的忧愁,而陆游则侧重于家庭责任与生活的质朴,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寄明月山僧 移居 谢人墨 风琴引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其二 谢橘洲人寄橘 浮云行 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 杂曲歌辞 升天行 谢人惠丹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玉 铦锥 一息奄奄 佩弦自急 云翻雨覆 又字旁的字 思存 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精白之心 系风捕影 二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决心 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楚囊之情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