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四贤像·林和靖》

时间: 2025-04-24 08:06:18

诗句

吟共僧同社,居分鹤伴间。

魂归应太息,亭榭遍孤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06:18

原文展示

题四贤像·林和靖
吟共僧同社,居分鹤伴间。
魂归应太息,亭榭遍孤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与僧侣共同吟唱的情景,隐居的生活与白鹤相伴。诗人感慨道,自己的灵魂归于自然,忍不住叹息。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孤山,都承载着他的孤独与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吟:吟唱,吟咏。
  • 僧:僧侣,修行之人。
  • 社:社交、交流的地方。
  • 居:生活、居住。
  • 鹤:白鹤,象征高洁和隐逸的生活。
  • 魂:灵魂,精神。
  • 太息:叹息,感慨。
  • 亭榭:亭台楼阁,古代建筑的代称。
  • 孤山:孤独的山,象征隐逸之地。

典故解析
“林和靖”指的是唐代隐士林逋,他以高洁的品格和隐居的生活而著称。诗中提到的白鹤和孤山都暗示着林和靖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文,号云溪,宋代诗人,主攻诗词,尤以豪放和清新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刘克庄通过对林和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林和靖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高洁与孤独。诗人用“吟共僧同社”引入了诗的主题,表现了与高人对吟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随后的“居分鹤伴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清幽的意境,白鹤的出现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象征,更是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归宿的思考,灵魂的归去与叹息,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上则深沉而细腻,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吟共僧同社”:与僧侣一起吟咏,表现出隐士的生活情趣和志趣相投的友谊。
  • “居分鹤伴间”:隐居生活中有白鹤相伴,象征着高洁与超脱。
  • “魂归应太息”:灵魂归于自然,不由得叹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亭榭遍孤山”:亭台楼阁遍布于孤山之上,反映出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与白鹤相伴,突出其高洁。
  • 拟人:赋予灵魂以情感,表现内心的感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归宿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象征高洁、孤独。
  • 孤山:象征隐逸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亭榭:象征人类的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与诗人共同吟唱的是什么身份的人?

    • A. 僧侣
    • B. 学者
    • C. 商人
    • D. 武士
  2.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高洁
    • C. 忍耐
    • D. 友谊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 《山中杂诗》:王维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陶渊明的隐逸诗作,前者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后者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风格各异,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大全》
  3. 《白话文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柴主簿二首 冬日过故王坟二首 其二 冬日过故王坟二首 其一 桥山 坛祀酒会 郊观斋居柬边乔二太常 乙丑除夕追往愤五百字 云中曲(二首) 赠王左史 月夜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挤匝 福无十全 巴山越岭 审思明辨 谢谒 入字旁的字 纶音佛语 断子绝孙 信手拈出 理古 鳥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色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