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54
蝶恋花(扇鼓)
作者:史浩 〔宋代〕
桂影团团光正满。
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
元来却是吴姬扉。
一曲阳春犹未遍,
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
轻敲引入笙歌院。
全诗翻译:
月光如水,桂树的影子团团围绕,正照得满满的。
那光辉更像菱花,映照着她娇美的面容。
若仔细观察,这既不是镜子,也不是月亮的光辉,
原来是吴姬的门扉。
一曲春天的乐曲尚未传遍,
惊动了屋檐上的尘埃,却不见黄莺高歌。
只见她手腕上缠着红绡,
轻轻敲打着,引领我走进笙歌的殿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吴姬”是指古代美丽的女子,常出现在诗词中,象征着温柔和美丽;“阳春”则是一种乐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常用来引申为美好的时光。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复,号澄江,宋代诗人,生于公元约1080年,卒于1140年。他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常描写自然美与人情美,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爱情的向往。
本诗以春天的美好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温柔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开头的“桂影团团光正满”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入,展现了月光下的桂树影子,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巧妙地将桂影与“菱花”相比较,突出了女子的娇美和细腻。这种细腻的描写,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非镜非蟾君细看,元来却是吴姬扉”,以此句为转折,诗人揭示出女子的身份,吴姬的形象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柔美和高雅。接下来“一曲阳春犹未遍”则传达出一种等待与期待的情绪,似乎春天的乐曲尚未完全响起,给人一种未尽之感。
最后,“好著红绡笼玉腕,轻敲引入笙歌院”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女子在歌声中翩翩起舞的情景。这不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对春天欢乐气氛的渲染。整首诗语调轻快,情感婉转,给读者以愉悦的享受,充分体现了词人的才华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女子的娇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细腻与艺术造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传递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史浩
D. 白居易
“桂影团团光正满”中的“桂影”指的是什么?
A. 桂花的香味
B. 桂树的影子
C. 桂花的颜色
D. 桂树的果实
诗中提到的“吴姬”象征着什么?
A. 温柔与美丽的女子
B. 冷酷的女子
C. 勇敢的战士
D. 聪明的智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材料为对《蝶恋花(扇鼓)》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美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