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46
萋萋芳草绿,又是暮春时。
灼灼桃花放,难为送别悲。
马嘶国门外,舟傍潞河涯。
此去多烟水,何人共赋诗。
绿草萋萋,芳香四溢,正是暮春时节。
鲜艳的桃花盛开,却难以排解送别时的悲伤。
马在国门外嘶鸣,船靠在潞河的岸边。
这次离去有许多烟水,谁能与我共作诗歌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送别的主题,古代文人常常在春天送别友人,借春景抒发离愁别绪。诗中提到的“桃花”与“芳草”都有春天的象征意义,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作者介绍:
许丽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春末夏初之际,作者送别友人或亲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思虑,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离别的敏感与细腻。
《送别》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诗,作者许丽京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情景与情感。诗的开头以“萋萋芳草绿”引入,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与即将来临的离别形成鲜明对比。桃花的灼灼盛开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短暂,而“难为送别悲”则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马嘶与舟傍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国门与河岸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地理与情感的交错。诗的结尾“此去多烟水,何人共赋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旅途的忧虑与孤独,似乎在诉说着离别后再无知音的感伤。
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生命与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离别的愁绪,借助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展现了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灼灼桃花放”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期待
D. 疑惑
“此去多烟水”指的是什么?
A. 离开的路途
B. 美丽的景色
C. 旅行的伴侣
D. 忘却的记忆
诗人在“何人共赋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期待与希望
D. 忧愁与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