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2:06
生查子(即席次韵陆务观)
双蛟画鼓催,一水银蟾满。
见夺锦标回,却倚花枝看。
已擘冷金笺,更酹玻璃碗。
归去诧乡关,不负平生眼。
诗意:双龙的画鼓声催促着,湖面银色的蛤蟆映满水面。看见夺得锦标的胜利者归来,我却倚靠在花枝上静静观望。早已撕开冰冷的金色信笺,向玻璃碗中倒酒。归去时惊诧于乡关的变化,心中无愧于平生所见的景象。
这首诗的创作灵感可能与宋代的科举制度以及文人对荣誉的追求有关。在宋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情感,诗中提到的“锦标”可能与科举考试的成功相关。诗中暗示了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对故乡变化的感慨。
作者介绍:史浩,字君玉,号菊隐,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典雅,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其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欢庆的时刻,可能是一次文人聚会或节庆,作者借此机会表达对时事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考。
这首《生查子》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开篇的“双蛟画鼓催”,立刻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仿佛是盛大的庆典正在进行。接着“银蟾满”展现了自然之美,水面映射出欢乐的景象。然而,诗中的主人公却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尤其是“却倚花枝看”的姿态,透露出一种旁观者的心态,似乎在思考自己的位置与未来。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已擘冷金笺”和“更酹玻璃碗”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归去诧乡关”,让人感受到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似乎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尽管经历了种种,但“不会辜负平生眼”的坚定信念,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深刻的人生哲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银蟾”)、拟人(如“画鼓催”)和对仗等修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成功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史浩的《生查子》更侧重于对外在环境的描绘与内心的思考,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渗透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失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