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2:54
三策天人论最精,
半生旌节著功名。
谁从治水筹边日,
犹有扬风扢雅情。
绣阁群花司笔砚,
龙门四海走豪英。
汾阳未免豪华累,
难得虚怀下士诚。
这首诗探讨了治国理政的智慧和个人成就。前三句表达了对治理国家和个人功名的思考;后四句则描绘了文人雅士的情趣和对待人才的态度。整体而言,诗中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强调了谦虚和诚恳的品德。
李学璜,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精湛的诗才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政治和文化的独立见解。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治国理政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李学璜的《题灵岩毕尚书诗集 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和社会批判的古诗。诗的开头提及“三策天人论”,表明诗人对治理国家之道的思考,尤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将个人的成就与国家的兴亡相结合,是他所追求的智慧。而“半生旌节著功名”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人生轨迹的自省,功名虽然荣耀,却也伴随着无法回避的责任和压力。
接下来的“谁从治水筹边日”引入了历史上的治水故事,象征治理国家的艰辛。而“犹有扬风扢雅情”则表现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强调在功名之外,内心的高雅情怀更是难能可贵。
后四句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环境:文人雅士在“绣阁”中挥洒才情,四海游走的豪杰志士,展现出一种文化的繁荣与交流。然而,“汾阳未免豪华累,难得虚怀下士诚”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奢华的表象掩盖了内心的空虚,真正的谦虚和诚实的品德才是难能可贵的。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内容上则深刻而富有层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和个人修养的全面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治理、个人名誉、文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同时也强调了谦虚与诚实的重要性,展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的深刻思考,也传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三策”主要指什么?
“汾阳未免豪华累”中的“豪华”指的是什么?
诗中强调“虚怀下士诚”是想表达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学璜的诗更侧重于个体的内心思考与社会责任,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遭遇。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现了深刻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