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龙池二绝》

时间: 2025-08-13 16:06:12

诗句

尽道神龙此有灵,一池澄静暮痕清。

如何蟠屈无飞志,却放鸣蛙有怒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16:06:12

原文展示:

尽道神龙此有灵,一池澄静暮痕清。
如何蟠屈无飞志,却放鸣蛙有怒声。

白话文翻译:

人们都说神龙在这里有灵气,但这池水却是如此澄澈宁静,傍晚的痕迹也显得格外清晰。为什么神龙在这里屈居于水中没有飞升的志向,却让蛙鸣声中充满了愤怒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神龙:传说中的灵兽,象征着尊贵和力量。
  • 澄静:形容水面清澈而安静。
  • 暮痕:指傍晚时分的痕迹,可能是夕阳的余辉或水面的波纹。
  • 蟠屈:形容龙蜷曲在水中,不能自由飞翔。
  • 怒声:激烈的叫声,这里指蛙的鸣叫。

典故解析

  • 神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是权力和神秘的象征,常常与天子或神灵相关。
  • 蛙鸣:蛙声通常在春夏之交响起,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坚,号雪窗,宋代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咏物抒怀为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龙池二绝》创作于王令隐居时期,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多有隐逸之志,王令通过这首诗反映了自己的内心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龙池二绝》通过对“神龙”和“蛙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尽道神龙此有灵”一句,既是对神龙的赞美,也暗含着对理想的追求;而“蟠屈无飞志”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却放鸣蛙有怒声”,用蛙的怒鸣声来反衬神龙的无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这种深刻的思考与生动的描绘,使得这首诗在宋代的诗歌中显得尤为独特,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尽道神龙此有灵:人们都认为这地方的神龙灵气非凡。
  2. 一池澄静暮痕清:然而,这池水却是如此清澈宁静,映照着傍晚的痕迹。
  3. 如何蟠屈无飞志:为何这神龙却蜷曲在水中,没有展翅高飞的志向呢?
  4. 却放鸣蛙有怒声:反而是那青蛙发出愤怒的叫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神龙”比喻理想与追求,用“蛙鸣”反映现实的声音。
  • 拟人:将蛙的鸣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一种不满。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神龙与蛙鸣的对比,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龙:象征理想、尊贵和力量。
  • 池水: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蛙鸣:象征现实的纷扰与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神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现实
    • C. 自然
    • D. 力量
  2. “蟠屈无飞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由
    • B. 失落
    • C. 快乐
    • D. 满足
  3. 诗中提到的“蛙鸣”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和平
    • B. 生命的活力
    • C. 不满与愤怒
    • D. 宁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令的《龙池二绝》与李白的《庐山谣》在表现自然与理想的冲突上有相似之处,但王令更侧重于内心的沉思,而李白则展现了外在的壮丽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王令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雪中偶成 偶成 到梅山弟家见瑞香盛开醉书 哭赵观使墓 赋楼提干古桧因赠其之官 次韵童尚质书怀三首 丙戌人日与内侄汪景渊同饮于宜晚二首 燕余寄月窗兄三首 代弟茝咏梅画十景·雪里 闻状元是少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相类相从 玄开头的成语 造始 髟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黄旗紫盖 入字旁的字 崭露锋芒 十手争指 革字旁的字 包含试的成语 衣帛食肉 转益多师 戴日戴斗 倚开头的成语 風字旁的字 握两手汗 排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